4月中下旬,环境学院庞小兵教授团队完成了中国石油与天然气集团首个天然气生产场站的甲烷逸散量检测项目,庞教授采用天-地-空立体通量检测方法科学精确计算了我国天然气场站甲烷逸散总量。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在天然气开采、净化和传输过程都会造成大量甲烷泄露,进一步加剧全球温室效应。在我国政府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后,准确检测天然气生产场站的甲烷逸散总量,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庞小兵教授2022年底与西南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等著名高校激烈竞争,凭借自主研制的高精度微型甲烷在线检测仪和先进的无人机天地空大气检测技术,成功获得了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的“气田生产场站高空-地面甲烷排放及同位素检测”项目(经费200万元)。庞教授突破欧美国家卡脖子技术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研制了高精度微型甲烷在线检测仪,实现场站地面泄露点甲烷通量快速测量,结合无人机实现场站上空不同高度甲烷分布的检测,同时使用自制的大气遥控采样器实现不同高度大气样品的采集及其C13同位素的检测。庞教授团队于2022年12月和2023年4月先后连续2周检测了位于四川省遂宁和绵阳野外的24个天然气生产场站,团队研究生检测了共一万多个输气管道上法兰和控制阀门的甲烷泄漏量,进行了7百多航次无人机不同高度甲烷浓度航空检测和2百多个火炬放空区和尾气烟囱的高空甲烷检测,同时采集了5百个场站不同高度的空气样品进行甲烷同位素分析。团队研究生不畏寒冬酷暑,风餐露宿,顺利完成了本项目的野外检测和样品采集的工作。

庞教授在本项目创新性地提出的点-线-面和天-地-空立体甲烷通量检测方法为我国制定天然气场站甲烷排放检测的标准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