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观点我也不同意。
世界上有三大表演体系,分别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就是我们熟知的斯式体系)、布莱希特(德国著名的戏剧家)、以及为国人所熟知的梅兰芳(电影怎么说呢,余少群演的不错,黎明还是无法改变我眼中的杀手形象=。=)

而现在我们当代的演员,大部分都是跟着斯式体系走的。那么斯式体系是个什么玩意儿呢?
斯式体系强调现实主义原则,主张演员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要揣摩角色的内涵,要抓住角色的意境,要体验角色所经历的一切,也就是说,斯式”遵循的是现实主义原则,强调体验生活,再现生活。而布莱希特体系则恰好相反,注重“离间效果”(要求演员在感情上与角色保持距离,表现出蕴含于事物中的哲理性,引发观众思考),强调的是思考生活。

那么对于实验话剧的解释,大家应该也好理解了。实验话剧指的是戏剧结构和表现方法区别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的话剧。只是,这样的解释也是片面的。真正的实验话剧包含了很多内容,像布莱希特的叙事剧,荒诞派戏剧,日本的能剧,捷克的黑光剧,哑剧,面具剧,各种稀奇古怪的话剧,我觉得都可以当作是实验话剧。
本人的理解是,实验话剧就像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间要经过不断的实验和探索,最终才能产生新的品种。多次尝试,技术创新,具有另类色彩,模拟生活,这些都是我认为的实验话剧的特点。

曾经在长沙小剧场看过一场关于加缪的话剧,在我看来,那场话剧就属于实验话剧。
在演出开始前,观众们可以跟随着演员的队伍重复的上下楼梯,而在每个楼梯间都放着一些东西,我记得有一层楼梯是娃娃,有一层是枕头。演员们就这样抱着娃娃活枕头,有的哭,有的笑。我猜测这是一种仪式,肯定象征着什么,在演出结束后导演出来和我们解释,上下楼梯代表着加缪的一生,这样一来我就恍然大悟。枕头象征着加缪刚出生,而娃娃象征着他的童年期。
而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们也都不发一言,只是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和表演来为我们展现一个光怪陆离的故事,比如有男主角双手各拿一个类似铜锣的东西,然后按着一定的节奏和力度的将他们敲打在一块,这样的行为持续了数十分钟,还有两个女孩像两条光滑的蛇相互纠缠,然后她们开始亲吻,从额头,眼睛,鼻子,再到嘴唇。再有男主角在最后的场景,发了疯似的将女主角递给他的苹果砸烂,那些四散的果汁有些都溅到了我的面前。(因为是小剧场,表演舞台在中心,观众们直接分布在舞台的四周。)
表演结束后,我很震撼,脑子里想着的全是之前演员那些诡异突兀却又充满美感的表演。我感觉自己看懂了这部话剧,又似乎没有看懂。
再比如现代科技的介入,话剧中纷纷用起了多媒体字幕,大型投影,视频播放还要人声变调等等,这些我觉得都是实验戏剧的一种手法,通过运用新型的科学技术,加入到戏剧的表演当中,确实能够为话剧表演再添色彩,也达到了实验的目的。
PS:针对楼上的“别提孟京辉,挂羊头卖狗肉”,我在这里反驳下,孟京辉的戏剧不是挂羊头卖狗肉,我觉得他特棒,他和他老婆廖一梅组队简直是不可抵挡,他开拓了中国当代戏剧的新局面,创造了小剧场的奇迹,也成就了他独特的“孟式美学”,反正从大二选修的戏剧鉴赏课上开始,我就沦陷了,情愿做一头横冲直撞的瞎了眼的犀牛。

— 完 —

本文作者:刘尹强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9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学会欣赏话剧?
为什么许多知名演员都以自己话剧演员的身份为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