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浙江网5月28日电(见习记者谢盼盼 通讯员王学梦 沈丹)“我们学校最不缺的就是志愿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团提供的传统服务已无法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导致成员参与意识下降、营运能力不足、社会外围资源缺失等困境,如何更专业地发展、更好地整合资源以及最大化地实现社团成员的社会价值是目前多数高校社团关心的话题”。近日,在浙江杭州举办的首届杭州高校社团与社区公益项目对接会上,来自浙江工业大学生环境学院的负责人傅齐锋如是说。

  首届高校社团与社区公益项目对接会是由杭州市上城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办,明德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支点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浙青大学生联盟、至善社会组织评估中心联合承办的大型公益活动,旨在通过高校社团与社会组织项目的对接,搭建一个集筹资、实施、资源对接、能力建设共享的发展交流平台,提升高校社团整体管理和营运能力,推动高校社团参与社会建设。

  会上,浙青大学生健康联盟秘书长祝慧敏认为,高校志愿服务社团齐聚一堂,不仅是争取资源,形成合力,更应成为青年参与社会服务的“主阵地”。
   她说,目前联盟共有120多家高校社团,但多数社团提供的服务往往都是一些文明劝导等传统活动,成为制约社团发展的瓶颈。很多学生愿意做公益,但苦于没途径,青年是未来的希望,希望这种与专业社会组织互助合作的方式能让更多大学生社团融入社会,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同时,上城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阎军楠表示,公益项目需要志愿者的参与才能更好地运作,高校社团需要好的公益项目来实现自我成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有限的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日益显现其局限性。创新社会管理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正是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探索的大背景。这样的环境也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社会组织发展的初创期,高校社团的加入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筹码。
   本次活动主要围绕“人、资源、资金、项目”四个方面进行对接,为社会服务的开展提供多维度融合,共吸引了51家在杭高校社团和32家社会组织,共计156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为期两个小时的项目“相亲”中,一些颇具创意的公益活动吸引了各个社团的眼球,如为脑瘫儿服务的WABC无障碍艺途,关注旧衣服环保的益优公益等9大类活动,共计111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137个活动互留了联系方式,与此同时,由支点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与浙青大学生健康联盟共建的杭州大学生社会工作教育实践基地也正式落户小营红巷生活广场,标志着杭州高校社团的专业化正式进入“破冰”阶段。(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