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的催化下,媒体被整合得愈发庞杂而立体,有如一根巨大的杠杆,一旦找到支点,便可撬动世界。只是,音量的提升并不能代替思考,在 2012 年夏天的《中国好声音》中成名只需一期节目,而名利陡至之后的暗流与未知,却需要加倍的时间去消化与弥合。 一年半,这是 MoMo 吴莫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专辑首秀的时间,不快,但也不拖沓。

第一季好声音的诸位才俊中,吴莫愁唱得不一定最好,但一定是最有特点、最有话题的一位,从造型、言谈、到选曲、台风,无不特色鲜明。特色,意味着受众共鸣与群体划分,约等于精准定位与高效营销,这或许能解释广告主们对她的格外青睐。但吴莫愁没有满足于「特点」的呈现,而是试图将其归纳、融会,进而提炼成固化在自己的作品甚至个人品牌里的,「符号」。而唱腔,则是勾勒出她符号的画笔。

吴莫愁在咬字时会拆分汉字的声韵母,更会把复合韵母进一步拆分发音。在时值足够长的情况下,把单音节汉字中的若干音素拆分后分别发音,就能形成接近多音节单词的听感。这一方面弥补了汉语音节较少导致的歌曲中音节相对疏松的状况,而且可以通过改变音素发音速度,实现相同音节在处理上的细微变化。同时她还会在密集旋律中,快速切换发声位置。比如第一个字用靠前咧开的声音,然后马上切换到接近喉部的位置。这种变化甚至会在一句旋律中反复出现。再加上一些可能是无意识口音、或者是有意识设计的语音处理细节,如模糊前后鼻音、混淆使用清浊辅音、放慢涩擦音声母等,使得吴莫愁在咬字发声上的特点愈发明显,辨识度极高。这种分离音节的唱腔提供的丰富变化,可以使吴莫愁在演唱处理上,拥有了远超其他歌手的发挥细节和表现空间,即便承担一点点「怪异」的质疑,也是得大于失。

这本不是吴莫愁的原创。吴的成名曲《Price Tag》的原唱 Jessie J 就是音节拆分腔的老手,但此后将这种咬字法加倍翻新应用在单音节汉字上,吴莫愁便成了华语歌坛头一份。《好声音》期间的《痒》《流星雨》等尚显粗糙,此后的单曲《我要给你》《爱爱爱爱》的咬字便打磨得精细了一些。再等到《就现在》,特别是在为人声让出了充分空间的《没差》中,MoMo 对唱腔的把握更加精准而自如:干净、粗暴,柔媚且放肆。

相对于吴莫愁对个人演唱风格的精心设计,这张新专辑《无所不在》在音乐上的呈现稍显凌乱。部分歌词意象略有保守,几首快歌编曲上风格设计方向互不相同,难以梳理线索,拼盘感明显,这些混乱甚至部分抵消了吴莫愁自身强烈的符号感。这也正常,公司多少会用些保守和世俗视角来平衡个性艺人的「过度」自信,劲歌爆曲之外再塞点卖萌搞怪,影视广告不能少,各路粉丝照顾到。采取分担风险的稳妥策略无可厚非,但对于定位相对出格的吴莫愁而言,最能够理解、坚持乃至将其风格提炼升华的,只有她自己。一年有余,MoMo 吴莫愁已把唱腔符号打磨的有模有样。接下来要做的,不过是将自己的符号,继续一步步地投射到题材、词曲乃至音乐风格上,让自己更丰满、更锋利,而已。

————————

试听链接:吴莫愁《无所不在》

———————————————

发自知乎专栏「乱弹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