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非洲常驻了四年,去过 14 个非洲国家,一直也在从事金融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到非洲的业务,所以谈一点想法。

从资源上讲,非洲的条件并非电影电视或很多大众脑海中的印象,即贫瘠(非洲贫困但资源不贫瘠)、炎热(除了赤道附近的一些非高原国家)、沙漠(除了北非一些国家)等负面条件。相反,钻石(南非博茨纳米加纳塞拉)、祖母绿(赞比亚)、坦桑兰(坦桑)等创汇奢侈品丰富,黄金(南非加纳北苏丹厄特)、铂金(南非津巴纳米)等贵金属丰富,铁矿(几内亚喀麦隆)、铜矿(赞比亚、两刚)等工业金属丰富,铀矿(几内亚纳米)、石油(北非沙漠国家基本都是传统富油国、尼日利亚、南苏丹、安哥拉、南非也是传统产油国,东非乌干达、西非加纳是新兴产油国)、天然气(莫桑、坦桑)等战略资源丰富,水力(刚果河赞比西河尼罗河尼日尔河流域国家)、风力(北非干旱国家)等天然清洁能源丰富。不胜枚举。

现实是,在自然资源及其丰富、成片肥沃土地闲置、人力成本极低、国外援助不断的背景下,非洲国家仍然处于较传统的欧洲、北美,新兴的亚洲澳洲更为贫困的状态,原因何在呢?

一、殖民原因

1. 殖民带来的民众思想根源的改变

殖民数代人、贻害万千年。非洲土著人被打怕了、殖民惯了,他们思想上已经真正的畏惧、骨子里已经真正的依赖、心眼里已经真正的谄媚(葡萄牙、德荷、英、法等国)殖民者,虽然黑人对种族歧视特别敏感,实际非洲黑人自己内心是服气白人、认为白人种族更好的(他们不会把东亚民族划为高等种族,虽然中日韩对非洲有大量援助)。

这种思想根源造就了非洲黑人现在的性格,在非洲做项目的中国人应该会有体会:非洲人敏感而自尊(如种族问题、经济援助问题),你如果体现出种族歧视他们会跟你急、他们不喜欢东方人施舍且反复宣传,但你给的钱他们绝对不会不要;此外,(在中国人和西方殖民者的竞争中)英法美等国家无论是官方的外交干预还是私人的投资者干预,效果都很好,一方面是非洲人和殖民者有相同的母语、有多年殖民的血的磨合,另外还有黑人骨子里对白人的依赖和恐惧。

2. 殖民带来的政治体制与经济基础不匹配的原因

殖民者在政治上放手后,让很多非洲国家接受了西方化的民主体制,却没有给非洲国家民主的经济基础。民主本身是美好的、值得追求的,但没有原始积累的民主(很多国家连大选投票的钱都要靠援助的),只能看到多党内斗、忽悠百姓。在多年没有经济基础的民主导致经济不发展甚至倒退之后,不少非洲国家发生了内乱、内战,产生了集权领袖。集权领袖推翻民主政府,铁腕统治一些时间后,反而成了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如埃塞、莫桑、赤几等)。集权领袖可能有镇压行为,但其也是经过人民和历史选择的,也确实稳定了政权、发展了经济,而且此现象在非洲并不鲜见,以上不值得西方政治家们反思吗?

3. 多年殖民并未给非洲留下完整的产业链、高端的发展机会

殖民者殖民非洲后,开始是派遣少量的白人执政官,再利用黑人当地人“以夷制夷”。随后便是掠夺资源,把黑奴、矿石、石油、创汇产品(茶、象牙、木材)等运到欧洲和北美。如果游历非洲不同地域,你会发现英国人和德国人做的还不算过分(英国确实在东南部非洲投资做了一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德国在纳米做的也不错),而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拉丁系殖民者,完全是只拿不做。所以英语系的国家基础设施普遍好于拉丁系的,英国衰落后英联邦众国仍然效忠英女皇多年,这都是有原因的。在掠夺的过程中,殖民者拿走资源不会留下经济的核心技术、不会留下当地高端人力资源、不会留下完整的产业链、不会根据殖民地的资源特点设计合理的产业结构。所以在二战后反殖民独立大潮来临时,殖民者抽身而走,黑人接盘后无可奈何,还要继续依赖外援。

在非洲国家独立后,政治上确实是独立了,但经济命脉实际还在原宗主国的手中。举几个例子,石油公司的大股东还是美孚、BP、CITRON、埃尼、Total 那几家;矿产还是英美矿业、Anglo 那几家;电信还是沃达丰、法电、Zain 那几家;即使有非洲当地巨头,如矿业的 De Beers、电信的 MTN,背后的大老板还是英美法。军事上,武器靠英美法卖;金融上,本国货币盯美元或者欧元;技术上,标准都是用英美的。即使放手让你独立了,但殖民者的先进在于让你按照我设计好的路线走、完全离不开我,没有自己独立的高端发展机会。

二、非洲人自身的性格、世界观

战争后、殖民者走后,同样是一穷二白,为何东亚的中日韩、战败的德国能够迅速崛起,而非洲却没有?首先,东亚和大战后破落的欧洲获得了大量美国复兴资本的支持,这个资金量远远大于现在各援助国反复宣传的对非援助量。其次,中日韩的民族、德意志民族,从文化底蕴和民族性格上,不同于非洲民族(绝非种族歧视,是不同于)。而第二点决定了国家和地区的长远发展前景,也是为什么金主们为何敢向东亚三国、战败德国投入复兴资本,而嘴上大喊援助却不敢同样投给非洲的原因。下文仔细说说文化底蕴和民族性格。

一个人要大富大贵,肉体努力和机遇是必要但非充分原因,一定要有个人深厚的文化和价值观底蕴。一个国家或民族振兴也是如此。东亚三国有数千年的儒家文化;德意志民族既有严谨科学的性格,又有西方文化的影响;以上因素都是非洲各国不具备的。当你去大英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仔细观摩后,再去加纳、喀麦隆、津巴、莫桑等国最引以为豪的博物馆看看,便会有自己的想法。

非洲的民族性格多是随遇而安、乐天随意、及时行乐。具体举几个例子:没有储蓄习惯、没有为生活长远规划而暂时受罪吃苦的习惯;哪怕兜里没钱,周末也要休息;给钱再多也不加班,你把加班费塞给他让他加班,他还要游行抗议;孩子死了、父母死了,哭一会就行,哪有守孝三年,葬礼上往往是放歌曲大家聚一起跳舞。

这源于非洲的自然条件、实际情况。非洲很多地方有恶劣的生存环境,即便有好的资源但当地人没有享受到。相反,战乱、疾病、高死亡率、低寿命一直伴随着普普通通的每个非洲人。如何活下去?非洲人的以上性格是人适应非洲当地情况逐渐演变而成,不能责备非洲人懒、没有规划、傻乐。这也是为什么前文说“不同于”,而不去进行比较的原因。奥巴马和他老婆,一个源自东非肯尼亚、一个源自西非加纳(我还去看过运出奥巴马他老婆的先辈的贩奴城堡),如果生在非洲,也许也是一样的随遇而安、无规划、懒惰,是好的社会制度(美帝国主义让他们不再为基本的吃喝发愁)和好的教育(哈佛大学给了他们新的世界观和进一步发展的平台)改变了他们。

其实,仔细想想,不但不能责备这种民族性格,这是种族适应环境演变而来,反而,我还能从其中学到一些。有时我想,如果派一百万中国人或者日本人去非洲某国,划出一个省,靠着当地资源和土地,保证发展的比非洲当地人在时好。但是,另一种假设呢?只派一个中国人或日本人到当地社区,他一人无力改变整个环境的发展,却每天忧心忡忡,为自己的未来、为孩子、为粮食储备、为房子、为财富积累,也许他是第一个死的,死于每日的忧心和无力改变的大环境;活着时,他也是精神生活最可怜的。所以我不会说东亚民族性格或德国民族性格“优于”非洲的民族性格,只是不同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有些财富的积累,我反而迷惘于是否非洲的民族性格更好。

一句话,非洲人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性格、世界观,适合其在非洲的环境生存,但不适宜面临全球的市场环境。

三、谈谈各国援助的有限作用

联合国、IMF、世行及下属机构、西方发达国家、中日韩等都在给非洲大量援助。其中有 ODA 的优惠性援助、也有半商业化的软贷款(Soft Loan Soft loan)、也有包着援助外衣的商业贷款。

盖茨的基金会、某个人放弃欧洲的生活去非洲的角落里照顾艾滋病人,类似的事是崇高的、伟大的,私心比较少的。但政治上没有友谊和感情,只有利益。国对国为什么援助,为什么贷款呢?如果你想让各国政府(而非 NGO)完全无私的援助另一国政府,那你自己就不正常,就错了,因为你违反了政治学最基本的原则。

IMF 及世行对非洲援助是有明确条件的,比如开放金融领域、受援助国放弃一些经济自主权、紧缩财政等。英美对非洲援助有时甚至附带政治条件的,如改善选举制度、以打击腐败的名义去职某些高级官员等。中韩等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性金钱也是附带促进本国出口的条件的,如购买援助国产品、援助国企业提供工程承包服务,很多钱是再流回援助国的。在资源有限的地球上,你要求援助国无私的、自己不得利的援助非洲,你这种要求他人的想法本身是否正确呢?

当然,援助制度在不断进步,比如提出更适宜非洲的援助原则,比如禁止 Tied Aid(http://www.oecd.org/dac/untied-aid/ 白话说即我给你钱,你是否必须用这个钱买我的东西),比如提出优惠度概念(grant element Calculation of Grant Element)降低非洲国家还款负担,比如发达国家给出援助国绝对在亏钱的贷款(比如我国的无息贷款中国对外援助不应再由商务部主导 、一些国家利率零点几的长期贷款)。但是这些援助 / 贷款量是有限的(不但我国给的不多,就是所有发达国家全算上,援助量相比非洲 50 多国经济总量,不就是森林着火给了一车水吗?),即使这样,中国网民还漫天骂政府,说自己山区孩子可怜,竟然援助非洲呢。其实呢?网民不懂有些事是外交上台面上该做的,咱们的无息无偿贷款相比英美日本的量差多了;其实很多给非洲的优惠性质贷款又买了中国的产品和服务,钱又流回中国了,还促进了中国的出口和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是合算的。但外交部是不便出面解释这些给网民的。

总结一下吧。

非洲经济的落后的原因源自长期殖民的恶果、自身经济结构的缺陷、民族性格不适宜经济社会等众多原因。而援助本身作用是有的,但是有限的。想靠援助就让非洲富起来,这想法本身也不可能。

长远看,非洲发展需要时间,在非洲人自己努力、外部给与援助的基础上,还是有希望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