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Ent

裂唇鱼(Labroides dimidiatus)靠给大鱼吃寄生虫为生,因此俗名清洁鱼或者医生鱼。我在CalAcademy的水族馆见过,留下的印象也就是在大鱼身边看两眼、咬一口走人,哦不走鱼。

但是当时没意识到的问题是:这么小到看不见的一口,得咬多少才能吃饱?

工作中的清洁鱼。拍摄者:Alex Mustard

工作中的清洁鱼。拍摄者:Alex Mustard

1996年 Alexandra Grutter 在海洋生态学进展上发了文章。他们观察了大堡礁的野生裂唇鱼,结论是这些鱼平均每天要吃掉1218只寄生虫(大部分是巨颚水虱科的)。

没错,1218只。它们平均每天花256分钟觅食,所以觅食状态下是每分钟吃掉4.8只。这哪里是医生看病的节奏,果农摘苹果还差不多……

但是就算在大堡礁,也不能一天跑遍一千多条鱼吧?(其实它平均检查两次才能吃到一只虫,所以是检查了两千多次。)其实,一条清洁鱼一天会访问同一条鱼几十次。而且野生环境里清洁鱼不止一条,所以一条典型的客户——比如黑鳍粗唇鱼(Hemigymnus melapterus)——每天会接受144次检查,吃掉61条寄生虫。

“谁叫我?”图片来源:underwaterkwaj.com

“谁叫我?”图片来源:underwaterkwaj.com

然而最可怕的数据是:平均而言黑鳍粗唇鱼身上只有11条寄生虫啊!

这个数字怎么会比每天被吃掉的虫子少呢?其实不难理解。想象一个不断上菜不断来客人的流水席,任何时候桌上的菜可能只有十几道,但是一天下来被吃掉的菜可以远远超过这一数字——只要客人够多,周转够快,就没问题。这样的场景在海洋生态里很常见。

但这就意味着,这些可怜的黑鳍粗唇鱼,成了这道流水席上的餐盘子。

对于清洁鱼而言,这样的生活似乎倒还不错,它们每天睡11个半小时,剩下时间里只有4个半小时用来觅食,周围到处是取之不尽的食物,趁客户不备还能咬一口美味的体表黏液层,只要别被其他围观客户发现就行(2011年有实验表明,当别的鱼在围观的时候,清洁鱼会变得更收敛更诚实)。与其说这是当医生或者清洁工,不如说是自助餐吧。

学名为Epinephelus tukula的大型石斑鱼在接受清洁鱼的“口腔护理”。 拍摄者:Jurgen Freund

学名为Epinephelus tukula的大型石斑鱼在接受清洁鱼的“口腔护理”。
拍摄者:Jurgen Freund

可是想象一下客户面临的鱼间地狱:黑鳍粗唇鱼每天生活在寄生虫的包围中,环境里不停地有虫子趴上来,虽然有清洁鱼时不时来咬走,但马上又会有新的寄生虫补充,就这样陷在无尽的寄生循环里。甚至人为干扰也没有用:研究者给捕获的鱼打了药之后放归,但最多6天之内,它们的寄生虫就全部回复到打药之前的水平……

这时候再想想自然界里有25%的生物是寄生的,想想各种塞满寄生虫的野生动物,好像也就能够理解了呢。

参考资料

Alexandra Grutter. Parasite removal rates by the cleaner wrasse Labroides dimidiatus. Mar Ecol Prog Ser Vol.130:61-70, 199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