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邮箱里突然多出了这么一封邮件:

From: ***
Date: December 9, 2014 at 3:37:31 AM EST
To: ***
Cc: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Popecon@iza.org>
Subject:Could you please share: 2015 Kuznets Prize

Dear Colleague,

We are very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Dr. Haoming Liu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was recently selected as the 2015
Kuznets Prize winner. His paper entitled “The quality–quantity trade-off: evidence from the relaxation of China’s one-child policy”
[free download] was chosen as the best article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in 2014. With its
2013 Impact Factor
reaching 1.470, the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is a leading journal
in the field, publishing original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research in
all areas of the economics of population, household
and human resources.

The
paper uses the exogenous variation in fertility introduced by China’s
family planning policies to identify the impact of child quantity on
child quality.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number
of children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child height, which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quality–quantity trade-off theory. The
instrumental quantile regression approach shows that the impact varies
considerably across the height distribution, particularly
for boys. However, the trade-off is much weaker if quality is measured
by educational attainments, suggesting that the measurement of child
quality is also crucial in testing the quality–quantity trade-off
theory.

Originally
awarded every three years, the Kuznets Prize became an annual award in
2014. Papers are judged by the Editors of the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The award ceremony will be held
during the ASSA Annual Meeting in Boston, January 4, 2015.

We hope that you will join us in sharing this exciting news with your colleagues.

Best Regards,

Klaus F.
Zimmermann

Junsen Zhang

Editor-in-Chief

Editor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

Follow us:
IZA Newsroom |
IZA World of Labor

这个题目其实也是比较老的题目了。所谓的quality-quantity trade-off,也就是在孩子的数量和质量之间作出取舍。因为现实中家庭的经济能力都是有限的,那么多生孩子意味着每个小孩得到的照顾、资源就会少,可能未来发展也不会太好。比如如果我有一百万给小孩的培养费用和一个孩子,我直接送他出国读最好的大学;但是如果我有两个孩子,我就不得不考虑我是不是要留着一点给小儿子花。所以我到底是生一个孩子送他去哥伦比亚还是生两个孩子送他们去香港?这就是所谓的trade-off。

已经有很多的文献在Becker的理论的基础上做了实证贡献。那么这篇文章有什么贡献呢?或者说,获奖论文总有其长处,为啥这篇获奖了?

在这个问题的实证上,作者指出了两个严重的问题。首先是,家庭对于高质量孩子的偏好是观察不到的,而这种偏好自然会带来更少的孩子和对孩子人力资本的更多投资。所以观察到的孩子数量与质量的负向关系很可能是由于这种偏好引起的。

另外一点就是,在发达国家,父母的收入水平只对儿童教育等有有限的影响。

所以这篇文章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利用计划生育政策和之后读生子女政策的放松作为自然实验,就很好的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

中国的计划生育开始与1971年,提出了所谓“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口号。而到了1980年代,国家开始强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然而计划生育政策到了1984年,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有所放松。最常见的形式是,如果第一胎是女孩,那么允许生第二胎。

说到这里,想想有点后怕,如果没有这个政策,我可能不会来到这个世界。我有个姐姐,82年的。后来我妈妈又怀了一个,有一天我妈妈突然想起来,万一生了二胎,人民教师的工作都可能保不住了!所以果断去打了胎。直到后来,有了这个允许生二胎的政策,我才出生下来。万一那个时候我妈妈脑子没转过来,或者没有这个政策。。。

扯远了。此外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允许生二胎,但是如果只生一胎的话会被奖励。

文章的数据来自CHNS1993年的调查。这个数据也是公开数据,我们可以好好学习一下数据的整理与clean。文章使用了身高以及受教育情况度量孩子的质量。

下面这一段内容我觉着是这篇文章最出彩的地方。但是由于篇幅,我就不详细叙述了。本文使用了工具变量的估计,即用计划生育政策及政策的放松作为孩子数量的工具变量。但是政策这个工具变量是不是一个valid IV? 对于这方面的论述,这篇文章几乎做到了极致。

关于工具变量的validity,这里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计划生育政策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性别选择?是不是对孩子数量偏好更高的社区更容易成为改革放松的对象?以及,Imbens and Angrist等人论述了IV估计只估计了群体的一部分人的效应,那么文章使用的工具变量究竟是怎样影响孩子数目的?比如说,如果允许生第二个孩子的政策只影响第二个孩子出生的概率,那么IV估计实际上应该是一个LATE的估计。

关于这些问题,文章做了非常详细的论述。这里限于篇幅,只贴出2SLS第一阶段的回归结果:

可以看到,放松的独生子女政策显著的增加了孩子的数量。下面是样本中男孩的身高的密度函数:

可以发现,一个孩子的家庭的孩子显著高于两个或者多个孩子家庭的孩子身高。

接下来,作者使用工具变量的方法估计了感兴趣的系数。有意思的是,因为作者估计的方程:

中的D是孩子的数目,因此潜在的假设是每多出生一个孩子,对质量的影响都是一样的。然而如果边际影响不一样的时候,根据Mogstad and Wiswall(2010),估计出来的系数就是一个加权平均,作者同时讨论了这个权重。

以上表格是OLS和工具变量的回归结果,不过多解释了,的确存在着数量-质量的tradeoff。

后面作者还做了分位数回归工具变量的估计,结果不再赘述。

我第一眼看到题目的时候,觉着这个题目的研究都已经做了好多了,为什么还能获奖?看完文章之后,的确从数据到理论到实证策略到敏感性分析,堪称典范,非常值得认真学习!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慧航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