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党长文慎入。普及科幻作品任重道远。

太空歌剧这个题材有非常纠结的历史,恐怕大多数人不知道“太空歌剧”这个词在科幻史的早期是一个完全贬义的词汇吧。

首先,太空歌剧这个译名就有问题,也不知道是谁翻译的,但Opera这个词在这里根本和歌剧风马牛不相及。(如果歌剧派电影这个翻译是准确表达意思的话,那么这类电影显然和太空歌剧是没什么关系的。) Space Opera中的Opera,对应于Horse Opera(西部片)和Soap Opera(肥皂剧),没有什么古典含义,直译就是“太空剧”“太空片”。

考察一下西部片的通俗典型,那就是英雄好汉冲入荒野小镇,biubiubiu + 快意恩仇 + 抱得美人归等等模式; 肥皂剧大概就是冗长啰嗦的家庭剧。。。 所以早期Space Opera就是烂俗科幻的代名词

1941年,还仅仅是个科幻忠实粉的Wilson Tucker提出了这一名词,由于当时美帝流行的系列广播剧被称作Soap Opera,荒野西部的故事叫Horse Opera,于是借用了这个名词。 Tucker将Space Opera的作品属性定义为

hacky, grinding, stinking, outworn, spaceship yarn

即 肮脏的、刺耳的、讨厌的、陈腐的、太空船故事。。。(其实就是堆叠贬义词) 指Space Opera大多是将西部片情节套过去,弄一个shoot ’em up的故事完事儿。

继续陈年历史,在二战后的第二个十年,1959年的第二版Fancyclopedia是这么定义的:

(Tucker) A hack science-fiction
story, a dressed-up Western; so called by analogy with “horse opera”
for Western bangbangshootemup movies and “soap opera” for radio and
video yellowdrama. Of course, some space operas are more crass about
their nature than others; early Captain Video
TVcasts were a hybrid of original space scenes and footage from old
Western movies (purporting to represent a Spy Ray checking up on the
Captain’s Earthly agents). Terry Carr once unearthed a publication genommen Space Western Comics,
in which a character named Spurs Jackson adventured in a futuristic
Western setting with his “space vigilantes”, and the old prewar Planet Comics intermittently ran a strip about the Fifth Martian Lancers and their struggles with rebel tribesmen.

直到70年代末之前,这样的定义都是主流。所以最初的基地三部曲(1951-1953,基地、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以及其他很多著名作品实际上是被“追封”成太空歌剧的。 要是阿西莫夫在50年代听到有人说基地是太空歌剧的话可能要气个半死。

事情在60年代出现了一点点转机,没人知道什么时候,谁,开始将E. E. Smith的作品称作Space Opera (Doc Smith本人亦在后来被称作太空歌剧之父)。这是头一次Space Opera作为正面词汇登上历史舞台。

在Doc Smith的微光闪耀下,大背景仍然是一片黑暗。1974年,在Brian Aldiss(两座雨果一座星云获得者,库布里克遗作AI的创意者)的声望几乎到达顶峰的时候,他编辑了一本也叫Space Opera的选集:

在这部选集里,Aldiss表达了他对于Space Opera的看法:Space Opera生在低俗杂志中,长在低俗杂志中,也将死在低俗杂志中。

所有这一切,在7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巨大变革。而Lester del Rey是这一变革的先锋。在70s中后期,他的系列书籍Del Rey Books再版了许多Leigh Brackett(科幻作家、编剧,遗作帝国反击战)的早期作品,并用Space Opera 这个名词来赞誉这些作品。

Lester, Judy-Lynn 夫妇

这种改变的发生是在所谓“新浪潮科幻”New Wave science fiction(1960s-1970s)之后的产物,显然新浪潮科幻的取名是出自同名法国电影革命,不过除了名字之外二者没太大相关性。新浪潮科幻讲究的是在科幻作品中用“文学性”压倒想象力(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非常“软”~)。但实际中这种倾向造成了科幻作品中的科幻成分边缘化,仅仅成为一种装饰,像披着狼皮的羊(无误)。

为了回归科幻作品的本源,纠正这种不良倾向,Lester del Ray和他老婆 Judy-Lynn(科幻编辑,1986年追授雨果奖)努力将Space Opera这一名词和科幻作品的非文学性、娱乐性绑在一起,靠构造和想象来支撑作品。(所以Space Opera在这里和现在也还是有所区别的)他们在各种公开场合宣扬Space Opera的新概念(当然实际上他们是在为自己的出版物造名词营销),最终改变了整个定义。

这一改变在1977年达到了巅峰。这一年,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友情提醒,电影版其实是在小说版出版之后才上映的。(小说版里更有在当时十分先进的名词。。。)

当代的Space Opera,被重新定义为具有以下特征的作品:

  • 大尺度,舞台常常布置在深空中
  • 富有戏剧性的剧情
  • 浪漫倾向
  • 英雄式的主角,主线中藏着一环套一环的阴谋
  • 优美的文字(借用各种文体,富于诗歌等抒情)
  • 常常以战争、军事行动、星际犯罪等作为背景

剩下的部分就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大批优秀的作家沿着前人的足迹,开创了当代Space Opera的道路。

从1982年开始,Space Opera几乎统治了科幻界十余年。且看雨果星云最佳长篇得主们(粗体表示Space Opera,当然这些都是Space Opera的代表作品;注明中文的都出版过中文,其实中文圈也很注意翻译Space Opera的):

Year Hugo Nebula
1982 | Downbelow Station | The Claw of the Conciliator
1983 | Foundation’s Edge基地边缘)| No Enemy But Time
1984 | Startide Rising星潮汹涌) | Startide Rising
1985 | Neuromancer(神经浪游者)| Neuromancer
1986 | Ender’s Game安德的游戏) | Ender’s Game (卡德两联霸!)
1987 | Speaker for the Dead死者代言人) | Speaker for the Dead
1988 | The Uplift War提升之战) | The Falling Woman
1989 | Cyteen | Falling Free
1990 | Hyperion海伯利安) | The Healer’s War
1991 | The Vor Game贵族们的游戏) | Tehanu (地海孤雏)
1992 | Barrayar贝拉亚) | Stations of the Tide
1993 | A Fire Upon the Deep深渊上的火Doomsday Book (末日之书) | Doomsday Book
1994 | Green Mars (绿火星) | Red Mars (红火星)
1995 | Mirror Dance镜舞) | Moving Mars
1996 | The Diamond Age | The Terminal Experiment (终极实验)
1997 | Blue Mars (蓝火星) | Slow River
1998 | Forever Peace (永远的和平) | The Moon and the Sun
1999 | To Say Nothing of the Dog | Forever Peace
2000 | A Deepness in the Sky天渊) | Parable of the Talents
2001 |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雨果奖的堕落就是这一年开始的) | Darwin’s Radio (达尔文电波)
2002 | American Gods (美国众神) | The Quantum Rose
2003 | Hominids (原始人类) | American Gods
2004 | Paladin of Souls | Speed of Dark
2005 | Jonathan Strange & Mr Norrell | Paladin of Souls
2006 | Spin (时间回旋) | Camouflage
2007 | Rainbows End (彩虹尽头) | Seeker 探寻者
2008 | The Yiddish Policemen’s Union | The Yiddish Policemen’s Union
2009 | The Graveyard Book (坟场之书) | Powers
2010 | The Windup Girl (发条女孩) The City & the City | The Windup Girl
2011 | Blackout/All Clear | Blackout/All Clear
2012 | Among Others | Among Others
2013 | Redshirts | 2312
2014 | 雨果暂未出 | Ancillary Justice

以上获奖作其实也比较单一,大概是这么几个系列(基地就不用说了吧):

卡德的游戏,oh no,安德的游戏。 86-87两联霸,双奖长篇垄断,至今未有敌手。 这个系列的XenocideEnder’s ShadowShadow of the Hegemon 三部也有过中文版,分别译作 外星屠异安德的影子霸主的影子。屠异的故事是接着死者代言人的;安德的影子讲的是小豆子的出身和在战斗学校的故事;霸主的影子是豆子、佩特拉等人回到地球后的事情,以及彼得是如何当上霸主的。(都是我瞎说的,十年前看的了

· Vorkosigan Saga
就是四川科技曾出版过的“迈尔斯系列”,拿其中主角当系列名。贵族们的游戏、贝拉亚、镜舞都是这个系列的。这个系列砍下的星云雨果一大坨,三座雨果一座星云最佳长篇,一座雨果和一座星云最佳中长篇,提名数大概比获奖数还要多一倍。这个系列实在太多了,快20本,知乎答题栏太小写不下介绍。。。

· Uplift Universe
星潮汹涌和提升之战,都是这个背景下的。

还有深渊上的火和天渊是一个系列的。

其他值得一提的:

· 光逝 Dying of the Light
78年雨果长篇提名(马丁得不了雨果长篇的宿命就源于此啊)。书名取自威尔士诗人狄兰·托马斯的名句。 知乎那么多冰火粉,居然到了Space Opera没人提这个,光逝和热夜之梦才是马丁代表作啊

光逝是马丁的处女长篇作,著名设定“一千个世界”中的排头兵。
光逝的故事几乎是个悲剧,用书中一段非常浪漫的铭文即可管中窥豹:“记忆送抵,我即前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Send this memory,
and I will come. No matter where I am, or when, or
what has passed between us. I will come, and there will be no questions.
顺带一提,D&D中著名的星界旅者吉斯洋基人的名字也是出自本书。

·
永远的战争 The Forever War
1975年星云、1976年雨果长篇得主。描写了一名人类战士在千年的时光中穿越各个星系战斗、最终和等待了他数百年的伴侣相会的故事。叙事非常流畅,读起来很爽。 本书和98年雨果得主是一个人的作品,只不过永远的和平不是Space Opera,99年出版的Forever Free是本书续作。

最后,在进入90年代,尤其是新世纪后,科幻作品的种类比以前丰富得多了,而且大众的口味看多了也会腻,所以Space Opera没有延续那种统治性的地位,但每个科幻读者大概都记得“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吧。

【1】 How Shit Became Shinola: Definition and Redefinition of Space Opera by David G. Hartwell & Kathryn Cramer
【2】Space Opera – Fancyclopedia 3

— 完 —

本文作者:王澍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11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怎样评价中国载人航天的首次太空授课?
太空授课,你要向王亚平老师提问什么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