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月third晚更新:

题主根本就不懂卖方的盈利模式。卖方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为机构客户服务得到的返点,所以基本上只要对其服务的客户也就是机构负责就行,明白这样的模式你大概就能知道作为散户在没有使用过卖方服务的情况下,很难真正理解其服务的内容之意义。

要知道,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行业运行的最高效率就是各司其责。卖方负责对行业全面覆盖并对其中某些个股提供深度研究、提出投资建议,买方负责参考卖方的投资建议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投资需求做出投资决策。基于这样的原则对你的观点进行一一反驳:

1. 历史数据表明,卖方的买卖建议没有alpha,预测准确也多是靠板块轮动。

哪来的历史数据?如何计算的投资期?要知道,报告只是卖方服务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服务依然是以口头路演为主。因为报告的撰写确实需要一定时间也需要经过合规审批等等步骤,
卖方对于个股的观点一有变动往往最先通过电话和当面交流的形式传递给客户。单纯通过外发公开报告的时间根本不能代表投资建议的起始时间点。

那么终点呢?历史上有多少卖方发过卖出的报告你统计过吗?如果没有卖出建议你是如何计算卖方推荐的投资期从而计算投资收益的呢?事实上,卖方很少会出卖出的报告,连中性评级都很少给出,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不愿意得罪上市公司毕竟以后有没有机会还很难说应该是主要的吧。那么,让客户及时在某价格或某时点卖出也是通过电话或者口头交流的形式传递,那位计算数据的人又如何知道?

所以,这里所谓的“历史数据表明”,可信程度大概和“有关部门”差不多吧。

2. Conflict interest:卖方从管理层获取信息,管理层pay券商的ibd,管理层因为股价上升而受到激励,买方再拿到便宜的IPO。卖方独立研究无从谈起。

这个就更可笑了,逻辑上就不通啊。卖方看的是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已经ipo过的好么。而且你以为打新股是你想打,想打就能打的?规定不要太多。现在僧多粥少,便宜的ipo无从谈起,股市也不是“卖方从管理层获取信息,管理层pay券商的ibd,管理层因为股价上升而受到激励,买方再拿到便宜的IPO”这种一加一等于二的理想态是不可能存在的,而且你的每个假设起码都要经过一两年的验证,谁有空等那么久啊喂。而且在每个人覆盖的票里,真正是自己的投行项目的真心不多,在上市公司没有融资需求的时候也没投行啥事儿。更不要提传说中的防火墙了。一旦和自家投行进入IPO或是资产重组等等,卖方就算再推荐该公司都无法写报告,抓心挠肺满地打滚冰天雪地转体360度就是不让写!

3. 有人说卖方的逻辑值得参考,但是少得多的钱可以请行业专家了,为何要听二把刀?

卖方最大的价值在于集合了n个买方的力量去和上市公司以及行业专家议价(表述有点不当,你们意会一下)。再大的基金恐怕也没办法以一己之力同时请到十几个上市公司或行业专家同时交流,人家的时间成本很高好嘛,只花在你一个买家身上岂不是浪费?

但是卖方可以。卖方的背后是几十家甚至上百家机构客户,传达给卖方的信息相当于同时传达给了大部分投资者,在这样的议价能力下,获得的行业资源当然大不一样。

4. 有人说corporate access值钱、快速的信息反馈值钱。互联网时代了,路演都是在网上了,什么信息是只有在线下的?

看到这个我笑了…无论如何的线下方式都可以,就是不能在网上,不解释。

5. 有人说买方outsource卖方一些DD的功能,可是卖方做出来的DD能够相信么。

买方也是有专业素养和判断力的行业内人士好嘛。卖方交上去的东西可都是有理有据可考证的,只提供资料和逻辑,合不合理请自行判断。如果连这个步骤都要省去,那卖方都可以去做基金经理了好伐。

综上,题主的言论完全based on TA对卖方服务模式的不理解,我的意见就是,在你没有充分用过卖方的服务之前,don’t judge。

— 完 —

本文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6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最近什么行业,什么股票有投资价值啊?
股票分析师,证券经纪等这些职业对英语水平有要求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