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在做这个作业,尝试着回答一下

———————————————-分割线————————————————————————–

动画片最普遍的定义来自于它的制作方法。动画(Animation),又叫动漫,英语中也称为卡通(Cartoon film ),即活动漫画,是以图画表现人物形象、戏剧情节和作者构思的影片,它是美术电影中最基本的形式,采用逐格摄影(又称定格摄影)的方法,将一系列相互之间只有细微变化而动作连续的画面拍摄在胶片上(电视动画则摄录在磁带上),然后以每秒24格的速度放映出来,连续放映时,由于视觉残像原理能获得形象活动自如的艺术效果,充分发挥了真人实物所难以表达的夸张和幻想[1]。动画片以独特的视听艺术和表现形式存在于儿童的生活当中,同时也受到了儿童的广泛喜爱。

如果将动画片作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仿真,那这种仿真并不是一味得模仿,动画片虽然保持了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原则,但保持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夸张、泛化的艺术表达,如将动物拟人化,违背一些真实情况,如人能飞,魔法等等。而这些特点正是动画片吸引儿童的原因所在。

儿童喜欢动画片,从儿童的角度进行分析,儿童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着无限的好奇与渴望,他们总是通过反复的模仿来开创自己的世界。其次,儿童的个性特征已经形成,对于接触的事物具有了初步的分析、总结与想象的能力。再次,儿童抽象思维初步产生,变化莫测的事物往往会引起儿童的关注。这个时期的儿童,对瞬息万变的事物以及巧妙绝伦的物体感觉比较敏锐,他们会将眼前的事物进行对比联系通过抽象思维进行思考、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靠造型的方法加以描述并用简单的语言来评价事物的好坏[2]。学龄前儿童最主要发展特征主概括起来说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具体形象性,二是不随意性。学龄前儿童认识事物更多靠感觉、知觉和表象,他们的心理活动很容易收到外部表象所影响而不能很好地形成自己的目的和计划[2]。所以动画片作为一种简单直接,不会有深层次信息的表现形式,自然得到儿童的喜爱;而电视剧等媒体形式由于隐含过多内在信息,儿童并不能理解,导致儿童的厌烦。同时,从生理上分析,儿童由于发育问题,视觉识别性不完全,对大色块的具有偏好,而动画的色阶梯度不明显,几乎都是明艳的色块组成,儿童会喜欢动画片。

从动画片本身特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动画片的特点有:1.夸张、简洁的动画造型;2.动、画结合;3.声画同步。而这些特点都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以及审美偏爱——儿童对视觉艺术作品的审美偏爱具有以下特点:儿童喜欢表现动物的美术作品;儿童喜欢夸张和拟人风格的美术作品;儿童喜欢色彩鲜艳和丰富的美术作品[3]。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动画片正是配合儿童的审美偏爱及认知特点进行设计的,所以儿童当然会更喜欢动画片。

最后,从周围环境进行分析,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同伴群体。由于儿童受同伴群体影响很大,所以很容易由于同伴对动画片的偏爱导致自己的偏爱,这种影响主要在于动画片的种类上。同时,家庭中父母从小便可能使用动画片形式的各种教育方式,这也使得儿童从小便习惯了动画片的色彩特点以及叙述特点,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反复的刺激也使得动画片得到了强化,使得儿童更加适应动画片,并喜欢动画片。

参考文献

[1] 周勤慧. 当前国产儿童动画片的教育价值分析 [D][D].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9.

[2] 段文婷. 学龄前儿童动画片理论研究与应用[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

[3] 段向琼. 幼儿园 5-6 岁儿童动画片喜好现状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4]张奇编.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 完 —

本文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7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国产动画片有哪些佳作?
为什么动画片制作成本那么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