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43

编译_七猫

当普京签署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入俄条约后,诸多专家、学者和奥巴马政府官员脑中都闪过同样的念头:21世纪不该是这样的。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吐露了他们的心声:“这根本是19世纪的行为。”

出乎西方政治精英意料的是,19世纪的行为准则其实并未过时。领土和血缘依然是人类联系的核心要素。别管科技是否已经把地球变成一个村庄,也别管什么“世界是平的”,在21世纪,地理依然在国际政治中扮演着重要地位:欧盟和俄罗斯都在争取乌克兰这样的缓冲国家,现在的中东变成了民族和教派之间的战场,而东亚国家彼此之间的领土纠纷则更多地指向了富含资源的海域。

所以在谈论国际关系时,西方人想的是国际法和诸多的国际协议,而世界上其他地方思考的则是沙漠、山脉、全天候的港口和资源丰富的土地和领海。诚然,后冷战时代的关键词应该是经济、独立和普世价值,但普京的行动揭露了一个被美国人忽略的真理:国际关系,依然是一场“谁可以对谁做什么”的博弈。

地理窘境

在乌克兰事件中,普京充分利用了地理上的优势,无论是他摆在台面上的理由(保护俄罗斯族人)还是实际原因(对黑海出海口的觊觎),甚至是他用以要挟欧洲的把柄(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都在提醒西方外交家和学者们,地理依然是国际政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尽管乌克兰为欧盟的民主理念所倾倒,它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构成便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投入西方的怀抱。

俄罗斯依然是个庞然大物,而且,他们始终对欧洲怀抱着深刻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克里米亚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基地所在地,是俄罗斯海军唯一的暖水出海口,也提供了俄罗斯到地中海的唯一通路,所以,莫斯科绝不会容忍它落入亲西方的基辅政府管辖之内。况且,克里米亚如今依然有大量的俄罗斯族人,从亲缘关系来说,这里也更贴近俄罗斯而非西方。于是,当他无法再通过亚努科维奇来操纵乌克兰之后,普京选择了一种更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他先是事实上占领了克里米亚,再操控该地区发起独立公投,最终让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

接下来,普京下令在俄罗斯与东乌克兰边境上进行军事演习,进一步渲染俄罗斯的地缘优势。普京知道,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平坦的地形让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尤为紧密,东乌克兰不仅在军事上感受到俄罗斯的压力,而且在贸易上也要依赖俄罗斯。特别是天然气;尽管乌克兰自己也有天然气,但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和生活要求,他们还是需要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的天然气。

普京不会以传统方式对付东乌克兰,他也并不需要那样做。他只需要一方面模糊东乌与俄罗斯的边境,一方面削弱东乌与西乌的联系。简单来说,他会利用所有的地缘及语言优势去分裂乌克兰,借此将本来就亲俄的东乌克兰进一步拉入莫斯科的麾下。

这就是乌克兰必须面对的地理窘境。它的位置太靠东了,它也太接近俄罗斯的腹地了,所以不管莫斯科是谁当权,哪怕是民主派掌控了克里姆林宫,都不会允许乌克兰彻底倒向西方。

中东的零和游戏

如今西方的决策者和思想家基本都在二战后出生,他们成长在前所未有的和平与繁荣之中,而他们的思维则习惯了冷战后的世界秩序。他们相信,理智的国际协定与规范乃是外交政策的出发点。然而,在美国和欧洲以外,领导人的着眼点要更加区域化,对于他们来说,国际关系是一个为生存而拼搏的过程。俄罗斯、中东等地区的领导人则更多地考虑什么东西能让他们的民族和国家获得更多的利益。

让我们来看看中东。无论美国在这里花费了多大的力气,这里的秩序依然更贴近于19世纪的欧洲,而非华盛顿理想中的途径。阿拉伯之春本来应该是民主的胜利,但很快演变成争夺中央权力的内战,在叙利亚、也门、利比亚和埃及,世俗派和伊斯兰极端主义之间的纷争愈演愈烈。有些人将突尼斯视为唯一成功的典范,但就在突尼斯,它的政治平衡也受到了邻国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的冲击,而在利比亚陷入战乱之后,突尼斯的情况也在恶化。

的黎波里不再是利比亚的首都,而是割据四方的部落、军阀和帮派的谈判地。大马士革也不再是叙利亚的首都,而只是阿萨德作为军阀的根据地。巴格达在风雨中飘摇,它现在是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首都,但美索不达米亚已被什叶派部落化,主导该地区的却是伊朗。伊拉克北部有如今已独立的库尔德人,西边是逊尼派的圣战者,后者更是纠结了数百个战争集团,在远至地中海和叙利亚沙漠深处的地方都掀起纷争。

俯瞰中东,你会发现主要的纷争依然是教派之间的冲突。如今什叶派占领了伊朗高原,而逊尼派则统治着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于是就造成了中东地区的外交现状:因为伊朗正在振兴科技并努力造核弹,所以以色列被迫跟沙特阿拉伯联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深刻认识到,他的空军规模太小也太弱了,他们没办法朝东飞一千英里,所以他必须要寻找一个更可靠的军事方法去抵抗伊朗。而这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他在中东和谈中的选择,对于巴勒斯坦和美国双方来说,他都是一个顽固而不称职的谈判搭档。

领土纠纷

在亚洲,国家之间的冲突基本都非关经济或政治理念,而纯粹是领土之争。

中国跟日本在东海的领土争议,还有南海的领土纠纷都非常复杂,所以即使在理论上存在通过谈判来解决的可能,但更可能的是在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海空军事制衡下维持现状。

21世纪的太平洋就像是之前几个世纪的欧洲,将长期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中。尽管最终不一定会有战争发生,但太平洋所呈现出来的世界秩序将比其他地方更复杂也更紧张,充满着熟悉的因素,比如非军事人员冲突、资源争夺和贸易报复等等。

至于中国和印度,由于喜马拉雅的天然屏障,这两个文明古国在历史上的交往非常之少。然而,科技的进步让天堑不再成为阻碍,两国在印度洋和南海出现了诸多战略竞争,边境摩擦也在增多。

如君所见,外交政策制定或许有道德因素,但国际关系分析永远是冷血的,而地理因素更是一切分析的起点。在地缘政治中,过去永不消亡,而现代社会从未到来。

稿件来源:《时代》周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