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清晨

本文来自李清晨的微信公众号,地址在这里

医院,凡夫俗子死生之所,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医院也是人间发生大喜大悲之事最频繁的地方,然而像榆林产妇临产前跳楼而亡一尸两命的惨剧仍是文明社会的不可承受之痛。

舆情纷扰,真相早已为口水淹没,无论是当事医患双方的哪一边都不可能在这一场广受瞩目的罗生门中取胜,唯一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大悲剧中没有赢家,目前所以争执不下,只不过是两边谁也不想做那个输得更惨的一方罢了。

众说纷纭中,最值得局外人关注的话题其实只有一个:中国镇痛分娩(称其为无痛分娩或麻醉下分娩都不太准确,因为镇痛的意思是大大减轻产妇顺产时的疼痛感而不是毫无疼痛,镇痛药物的用量和浓度也远远低于临床麻醉的要求)的实施率为何如此之低?

liqinchen-anesthesia-delivery-1

美国超过85%、英国90% 以上的产妇实施了分娩镇痛,法国儒勒·凡尔纳大学妇产医院分娩镇痛率更达到96%。而我国三级医院分娩镇痛仅占分娩总数的16%,二级医院的这一数字是1%……分娩镇痛方面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得简直不像在同一个文明世界,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难道是我们的医生技不如人吗?

其实,就算有技术方面的差距,那也不是导致这个现状的主要原因,更多的乃是非技术因素,因为一项医疗技术的普及从来就不只是技术本身的事,医学的进步从来就与社会 观念的更新相伴随,虽然现代麻醉技术发端于十九世纪的美国,但分娩镇痛却肇始于欧洲。

匪夷所思的是,在外科界迅速接受了麻醉技术并借此扩大手术刀的疆域之后,这一技术在产科的应用却一度遭到了保守人士的猛烈攻击,神学家及各种道德学家也包括很多医生都真诚地认为这种疼痛是上帝给予的,是女性生命中神圣的一部分,最离谱的是,曾有人因试图减轻妇女在分娩时的疼痛而被宗教势力指责为亵渎神灵罪孽深重,最终竟被处死。

当时的产科医生自然不可能跳出时代的局限,必然要受到宗教因素的影响,他们警告产妇们说,分娩的疼痛是由宫缩引起的,没有疼痛就没有宫缩,没有宫缩就没有正常的分娩,分娩时的疼痛可以使女性更温柔更具有母性。

幸运的是,并非所有十九世纪的医生都跳不出传统的窠臼,James Young Simpson(1811-1879)是爱丁堡产科学教授,也是麻醉学先驱之一,他为同行们的死脑筋感到悲哀,有什么理由认为麻醉可以应用于手术刀引起的疼痛却不可以应用于分娩镇痛呢?

对于神学界,Simpson的回击更是叫绝,他援引《圣经 》中的记载说,上帝从不会反对麻醉技术的应用,正是上帝在给亚当取肋骨造女人时先让他沉睡从而建立了麻醉的原理。

1847年,Simpson成功地将氯仿应用于分娩镇痛,这是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例。

1853年维多利亚女王生奥波德王子和1857 年生比阿特丽斯公主时,John Snow(1813-1858)给她使用了氯仿以减轻疼痛,宗教势力胆量再大也不至于敢在女王头上动土吧。

liqinchen-anesthesia-delivery-2

如今,分娩镇痛技术的安全性早已今非昔比,欧洲仍然是镇痛分娩应用率最高的地区,受惠于这项技术而免遭彻骨疼痛的欧洲产妇又有多少人知道,仅仅在一百多年以前。试图减轻产妇的疼痛还可能是死罪呢?

我国的镇痛分娩技术起步于1952年(虽比欧洲落后了100多年,可也比多数人想象的要早得多吧),目前在技术层面早已日臻完善,可该技术的推广却困难重重,曾有一位记者写文章称「让生育走向文明」,以我的理解,该标题的言外之意恐怕是说,在现代医学技术条件可以完美止痛的前提下,继续无视大量产妇的疼痛无异于野蛮行径。

也许是有些产科医生习惯了产妇们痛苦的哀嚎与呻吟,居然有人写文章说不要过于强调镇痛分娩的好处,也要看到其副作用……说的就好像在中国镇痛分娩已经多到了被滥用的地步似的,明明是大量产妇在临产前望眼欲穿地想用而用不上好吗?(至于那些抱怨自己宫口开三指才上镇痛的产妇,其实你已经比另外90%的女性同胞幸运许多了,与医界通行标准看齐,尚有待时日哦,吃不上馒头的日子,有稀汤寡水也得先对付着)在一个因食物匮乏而普遍营养不良的人群里普及吃肉的危害,即使你每一句在科学层面都是对的,也未免太冰冷了些。

任何一项医疗技术都非绝对安全,这不应该是有关方面(这个锅主要应该由ZF来背,既不应指责民间观念陈旧,也不应指责医院不积极开展,后两者都是一条船上的无辜者,具体在此不展开了)不作为的理由。试问,当镇痛分娩技术是一个在医院里触手可及的选项时,请问还有哪些女人真的会担心其副作用而主动选择靠毅力和坚韧来度过那难熬的疼痛?想想有那么多事到临头仅仅因为难忍的痛疼而顺转剖(有绝对剖宫指征者另当别论)的病例,就不难理解所谓人类的毅力是有多么不可靠了。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产科是中国国内仅有的开展镇痛分娩技术相当成功的公立医院,自2000年起至今累计已有8万多例新生儿是分娩镇痛状态下出生,分娩镇痛率已达到96%。

在很多时候,医学的真相是多重的,我们应该让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在真相的哪一重?面向公众的医学科普写作必然应是选择性的呈现,如果力求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精准平衡介绍,那你何不直接把全部参考文献的原文扔给读者让大家自己去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间的灾祸与不幸随机在人群中发生,榆林产妇的悲剧也许只是机缘巧合地成为万众瞩目的热点事件,更多人的死亡都是无声无息的,就像他们平凡的出生一样不曾惊扰过不相干的旁人,当新的热点出现,曾经的讨论又有多少会落在实处?即使这样的一尸两命也不太可能立刻扭转我国分娩镇痛技术推广不力的惨淡现实,因为,早在这一惨剧出现之前,中国青壮年麻醉医生猝死的事件就已发生过多起……且……还将继续不断发生。

曾死了那么多麻醉医生,又有谁引起过如此热闹的舆论关注呢?

liqinchen-anesthesia-delivery-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