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多年来,浙工大师生主动对接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 “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助力共富建设。近日,“龙门古镇综合教育基地”获评2024年度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小镇与高校教育实践结缘,这背后是他们近十年的不懈探索与实践。

校地合作,开启实践教育新模式

这段校地合作的故事,最早缘起于金华浦江,“最初,我的家乡浦江在五水共治的基础上,正着手进行美丽乡村建设,龙门古镇教育实践基地负责人、设计与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陈前虎教授回忆说。早在2015年,在省住建厅的支持和浦江县政府的需求下,校地合作推进浦江“四个全面”示范点的工作。“恰逢学校成立了浙江工业大学小城镇城市化协同创新中心,两方一拍即合,随即我校牵头省内十余所高校在浦江创办了‘在杭高校首届乡村规划创意设计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为浦江的美丽乡村建设投入了大学生的智慧和力量。”

浦江实践基地的成功示范,吸引了省内各地建设和农办部门的眼光,团队先后与浙江嘉善、黄岩、天台、绍兴等地合作,一同进行基地建设,成功探索出校地合作协同育人的新模式。“随着全国各地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地推进,这一模式也被成功输出到安徽、贵州等中西部地区并逐步成熟。”

2019年,陈前虎将目光转向了杭州市富阳区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龙门古镇。“龙门古镇的历史与文化遗存非常丰厚,为设计类专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课外实践条件。通过校地合作,一方面,为许多90、00后的学生真正深入乡村实践提供了契机,达到了“知农、爱农、兴农”的育人目的;另一方面,实践教学也为当地的古镇保护与乡村规划建设注入生机,持续性的宣传推广也极大地提高了当地村民干部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意识与能力。

目前,龙门古镇综合教育基地经过五年建设,逐步形成6大功能板块和12项特色体验项目。以设计类大学生教育实践体验为主题,面向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设计学等设计类学科专业,常年开展党建共建、思政教育、专业教育、联合设计、创新创业、公益科普等活动,呈现出“特色型、多元化、综合性”的建设特点。同时,古镇教育基地依托高校学科平台,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数智创新实验室”建设,以浙江“千万工程”、数字化改革、两山理论、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为契机,通过围绕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美丽乡村建设、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乡村现代化治理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等重点研究领域进行建设,在服务浙江省“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过程中体现工大担当。

从浦江到龙门,“真题真做”的“练兵场”

“初衷就是要突破象牙塔里的封闭式教学环境,让学生触摸感知社会发展脉搏,使人才培养工作真正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不到十年时间,从浦江到龙门,实践基地的成立离不开多年来师生们的不断探索,城乡规划系主任周骏老师说:“通过陈院长的谋篇布局,我们带领同学们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实践调研,让乡村规划的案例实践从课本中走入真实的乡村中去。”同学们的课程作业真正实现了从“假题假做”“真题假做”到“真题真做”的转变。

在龙门古镇综合教育基地建设中,浙工大还联合了其他高校,形成了“10+1联合课程实践”模式,将原先的短期“暑期实践”更改为长期的持续性实践,龙门古镇基地为同学们提供“真题真做”的“练兵场”,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所有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都可以在这个基地上找到合适的选题。

多年来的基地建设经验,给小镇的发展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与活力,也激发了教师和同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龙门教育实践基地为依托,秉持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育理念,同学们走出课堂深入实地,也走上了赛场,斩获全国、省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的特等奖、金银铜奖10余项。

2023届校友、曾任职省学联执行主席的程正俊在毕业时收获了两份“offer”,分别是余杭区公务员和建德基层工作。最终他选择了去往基层,返回大山,走向乡间,做着他的“乡村梦想家”,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在学生时代,他带着“乡建社——全国设计类大学生助力乡村建设领导者”这一项目,在第五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成长是一种经历。”在“互联网+”的项目中,“程正俊作为项目的负责人,背负着很大的压力,也十分努力。他从校赛到省赛到国赛,每一次站上更高的舞台就是他自身成长的一个过程。”陈前虎说。正因如此,才要努力把课堂搬到基地上,以赛促学,让每个学生都有亲身学习和实地体会的经历。如今,程正俊正在基层一线,担任建德市更楼街道湖岑畈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坚守城乡规划的初心。类似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短短6年间,从我校城乡规划专业里走出了3名省学联执行主席。

“乡建”和育人,是一场双向奔赴

“在开展基地实践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参与现场调研、会场服务、实践设计、开办展览、听取报告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他们实践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提高他们的格局与思维方式。”在育人上颇具心得的陈院长深受学生的爱戴,但他却笑着说,“我应该是一个严师吧,少不了鞭策学生。”2023级硕士研究生黄江鹏说,“我们基地开项目组会前都会提前把报告发在群里,大家最紧张的大概是反复检查自己的材料,生怕被陈老师在汇报现场一下就发现问题,40多页的PPT,小到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他都能够一眼就找出来。”对此,陈前虎说:“善学者小得、善事者大得、善悟者了不得。我只希望我带的学生今后无论在什么领域,做什么事都是有条不紊,一丝不苟,久而久之他就会得心应手。”在成功开展乡村建设和基地创新实践的同时,也用心育人,润物无声。

城乡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强调知识的整合和创新,“现在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虽然趋于稳定,但更大规模的城乡更新工作才刚刚开始。”陈前虎说,“在城镇化的下半场,更要引导学生在实践调研中发现真实问题,并善于把现实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进行研究选题,只有‘知行合一,道法一体’,才能真正培养合格有用的研究生。”

回首来路,得益于浙江乡建先行先试的地域优势,我校城乡规划教学团队通过近十年的创新探索,既打造了地方高校实践类课程“真题真做”的“浙江模式”,又同步输出了乡村建设的“浙江经验”。未来,以富阳龙门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建设为抓手,整合各级各类实践资源载体,必将不断创新乡村振兴和实践育人相结合的新路径。

浙工大师生与富阳龙门的故事刚刚开始,乡建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故事未完待续。

文字记者 / 设计与建筑学院 戚凤
全媒体中心校报记者团 余明月 谢非凡
摄影记者 / 全媒体中心视觉摄影工作室 吴骅成 胡纯悦
编辑 / 全媒体中心新媒体工作室 刘修齐
对 / 陈汶钰
责任编辑 / 徐铖铖 包晗
终审 / 周杰
投稿邮箱 / officialzjut@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