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

我成为一名光荣的工大人

秉承“厚德健行”校训

弘扬“取精用弘”学风和“敬业奉献”教风

牢记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争当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学校建成

区域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为国家振兴、社会进步、文明传承

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

新教师代表们齐聚官微

新力量、新征途、新发展

一起来感受他们的风采!

贾毅 化学工程学院

个人经历:澳洲昆士兰大学博士,澳洲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微纳米中心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在新能源设备中的应用。

入职感言:在国外就了解到浙江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一个强势学科,和我做的科研方向高度契合。更重要的是,浙工大在我的家乡德清新建了莫干山校区,给我了一个回报家乡的机会,正是如此,让我选择了浙工大。入职浙工大,我希望努力实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初心,为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榜样;在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努力攻关“卡脖子”技术。最后,也希望浙工大年轻学子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从国家重大技术需求出发,勇于承担起新一代科研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使命。

孙志永 生物工程学院

个人经历: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德国精英大学)博士,南丹麦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生物催化与仿生催化。

入职感言:入职浙工大以来,学校、学院及同事在我的实验室装修、团队组建、基金申报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强力支持与帮助,让我快速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中。接下来,我将以优秀的科研团队为学习的目标,逐步完善并发展自己的团队,努力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为浙工大在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等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希望怀有激情与梦想的同学能加入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向未知领域不断求索。

王芳 药学院

 

个人经历:北京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仿生纳米靶向药物递送。

入职感言:很荣幸能成为浙工大的一分子,依托学校日渐壮大的平台,希望自己能在未来科教生涯中,不断修炼自身素养,夯实学识,磨砺强大内心,勇于担当责任,敢于推陈出新,锐意进取,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份工作,尽心尽力培养每一位学生,以莫邪殉剑的舍身忘我之精神,将自身融入学校乃至国家的发展需求中,实现小我与大我的统一。

田金淼 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

个人经历:兰州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氮杂螺环(SPD)催化剂/配体驱动的不对称催化与药物分子全合成。

入职感言:浙工大始建于1953年,文化传承源远流长;浙工大紧跟时代步伐,一如既往锐意进取。入职浙工大,我希望秉承“厚德健行”的校训:重教学,做好立德树人的本职工作;重科研,树立好自己专业品牌特色;在生命健康与海洋强国领域,争做国家级顶尖人才。最后,也希望浙工大年轻学子,要敢挑、勇挑重担,开拓奋进,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实现工大梦,助力中国梦。

刘文龙 环境学院

个人经历: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浙江工业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入职感言:作为浙工大培养的08级本科生,能够回归母校是我的荣幸。犹记得大二初次进入浙工大水处理实验室,物质在水环境中奇妙的物理化学转化过程深深地吸引了我,也为我日后决心从事科研工作埋下了种子。现如今回归母校,倍感亲切的同时也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古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有“争创四有好老师,誓做时代大先生”的期许,不负教师之名,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是我辈之责,愿我与学生们一起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刘善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个人经历:荷兰特文特大学博士,瑞士苏黎世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功能型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入职感言:看到浙工大近年来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突破发展,我果断选择回国,来到浙工大从事科研教学工作,这里拥有开放、自由的学术环境,是一个可以静下心来做学问、潜下心来教书育人的地方,期望自己今后能以最前沿的思想,做最扎实的科研,为浙工大的蓬勃发展奉献自身一份力量。心之所向,砥砺前行!

步婷婷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个人经历:浙江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功能性食品。

入职感言:特别的缘分让我来到浙工大,担任起教书育人的新使命。古运河畔、屏峰山麓、莫干山下,“厚德健行”的校训和“取精用弘”的学风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浙工大人”是我们共同的名字,“三创精神”是我们共同的底色。未来我定牢记精心施教的初心,担当倾心育人的使命,与各位老师同学共攀学术科研的高峰!

陈波 机械工程学院

个人经历:燕山大学博士,浙江工业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超音速雾化、新型流体元件优化设计、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等。

入职感言: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机械铸就的大国重器更是强国博弈的重要砝码,能为装备制造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是我努力追逐的目标。能够成为浙工大机械学院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并且跟着周围一大批科研扎实勤勉、学术广博深厚的老师学习,无疑是快乐和幸福的。同时,也希望和学生们一起努力勇攀科研高峰,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周晓根 信息工程学院

个人经历: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计算智能、人工智能及结构生物信息学。

入职感言:从初入浙工大攻读硕士学位到获得博士学位,6年的时光让我与浙工大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毕业以后,在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也与母校保持着紧密联系,学院、导师俞立教授和张贵军教授给了我很大的关心和支持,是母校的培养和关怀让我一步步成长。非常高兴2022年2月份重新加入了信息工程学院智能优化与生物信息研究所,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将向各位前辈老师学习,利用自己所学,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方面,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张晓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个人经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可信计算、区块链安全、机器学习安全、网络安全。

入职感言:作为青年教师,入职以来逐渐体会到浙工大老师“敬业奉献的教风,以及浙工大学子脚踏实地、勤奋努力的学习态度。未来希望自己向身边资深教师学习,构建终生学习的价值观,以高水平研究为导向,用心培养每一位学生,服务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徐山琳 土木工程学院

个人经历: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博士,浙江工业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高含水率软土地基处理、液-固多相流模拟。

入职感言: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如岩浆一样源源不断的内动力,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自己的内心,充分发掘自己的无限潜能。保持好奇,探索未知,激情求解!未来可期,不躺不卷,做更好的自己!“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愿万千浙工大学子,谨记“厚德健行”校训。以广厚之德,胸怀天下,容载万物;以刚毅坚卓,勇于实践,开拓进取!

曾燎原 理学院

个人经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入职感言:第一次进入屏峰校区就被浙江工业大学朝气蓬勃的氛围所吸引,我很荣幸成为了浙工大的一员。我期待在浙工大能够继续探索知识海洋,能够做出创新性科研成果,能够为浙工大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胡明志 管理学院

个人经历: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房地产经济、城市经济和创业。

入职感言:非常幸运能加入浙工大这个大家庭,这里不仅环境优雅,而且教师拥有充分自由的成长空间,是治学和科研的理想园地。科研之路还任重道远,“修学先修人,处世德为先”,这是我在求学和科研之路最大的感悟。感恩一路走来给予我帮助和鼓励的人,未来我将以他们为榜样,践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与使命的同时,尽可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何新江 经济学院

个人经历: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定量金融。

入职感言: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金融方向的科研工作者,要把学问做在重大产业上,把科研论文写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为健全我国金融调控、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体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广大青年学子都要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找准人生方向,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为祖国的金融事业发光发热!

徐亮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个人经历:浙江大学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工程心理学。

入职感言:在工程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契合的平台。而浙工大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研究团队以及对学生的教学培养方案都很符合我的理念。这让我不仅能够继续围绕人机交互领域开展深入研究,还能够结交志同道合的学者和学生。希望在浙工大的工作不仅能让我的科研之路精益求精,也能够培养一代又一代对心理学感兴趣、有抱负的人才,让广大心理学子在学科、社会和国家的建设中发光发热。

邵明琪 外国语学院

个人经历: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博士。研究方向为日本近代文学。

入职感言:非常荣幸能够成为浙江工业大学的一员。入职仅仅半年时间,辞别师长初来浙工大时的光景仿佛仍在昨天,但是崭新的征程已经开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心安是归处,期待未来自己能够在浙工大这个优秀的平台上实现自我价值。

邱晓丹 人文学院

个人经历:华东师范大学与美国杜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中山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儒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入职感言:我有信心在浙工大实现自己科研与教学目标,延续博士与博后阶段的研究,解决自己学科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并与学生教学相长。希望同学们能勇于尝试与探索,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是一件很酷的事,很少有人后悔勇敢尝试后的失败,却一般会后悔当初没有去尝试。

韩丹 设计与建筑学院

个人经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

入职感言:很高兴能加入浙工大设计与建筑学院,成为一名新手教师。希望在这里能将绿色生态融入设计,在这里不停自我升级并持续输出,珍惜和构建每次与学生相处的“课堂”。在建设“两个基地” ,赋能“两个先行”中贡献工大人的担当,也祝福浙工大愈来愈好。

魏广萍 法学院

个人经历: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法、法理学。

入职感言:我选择入职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是因为法学院有着优秀的人才队伍、强有力的学术团队、愉快的学术氛围、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等,这能使我的能力得到多元化提升。入职法学院后,我给自己制定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希望通过规划和行动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在这学期,我担任本科2022级班主任,感受到学生工作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也感受到这份工作的美好。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握好自主的学习节奏,努力规划好学习和生活,在目标的指引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翁默斯 公共管理学院

个人经历:浙江大学博士,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创业型大学、大学与区域发展。

入职感言:我对高等教育领域学习与研究兴趣是硕士期间在浙工大萌芽的,早早笃定研究方向,后相继于浙大、伯克利、清华等工科见长高校学习,懂得了十年磨剑的坚持,寻得了探索高校发展规律的乐趣。博后出站有幸回母校工作,浙工大“以浙江精神办学,与区域发展互动”的办学特色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与鲜活细节。笔墨听香,持续深耕,希望我的研究能为母校与区域互动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一点理论探索,为创业型大学本土理论体系建构贡献青年学者的力量。

杨自由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个人经历:复旦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正义理论。

入职感言:作为新任教师,我还有很多地方要学习。一方面,要向学院的老教师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请教工作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真诚地向学生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期待自己能站稳讲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做好科研,为学校的建设贡献力量。

迟一鸣 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

个人经历:山东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金属表面强化、激光表面改性及再制造。

入职感言:回想来到浙工大的第一天,心情激动、骄傲,同时掺杂着对未来的不确定。这一年的时间里,有付出的汗水和泪水,也有收获的喜悦与感动。转头看到一起入职的小伙伴还在身边可以互相抱团取暖,团队其他有经验的前辈还会不厌其烦的帮忙答疑解惑,感觉自己这颗埋在浙工大的小小种子开始了新的生命旅程。莫道春光难揽取,浮云过后艳阳天。希望今后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继续在浙工大这片沃土生根发芽。

乔中坤 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

个人经历:吉林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航空、海洋地球物理勘探研究工作。

入职感言:我的导师黄大年教授生前与浙工大林强教授团队长期合作着力攻关航空重力梯度仪研发与应用,同时黄老师也是浙工大理学院兼职教授,因此,我对浙工大了解倾慕已久。林强教授带领的量子精密测量团队坚持攻关原子重力仪、梯度仪研制20余年,取得了重大成果,与我个人的研究方向一致。同时,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浙工大人一起并肩奋斗,坚持“立地顶天”的科研理念,为我们国家的国防和资源安全出一份力。

许士杰 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

个人经历: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房地产经济、房地产金融、住房保障。

入职感言:浙江工业大学是我本科与硕士的母校,离开浙工大数年后能回校任职,纵错之间似有机缘。重新站在讲台上审视我的教学工作,希望能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学内容,引导同学们在质疑问难中解决问题。教学相长,我的科研工作亟待在教学中逐渐得到深化与完善,同时也渴望把最前沿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介绍给各位同学。

李永合 分析测试中心

个人经历: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德国精英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电子显微学研究室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外场条件下材料动态结构演变的原位电子显微学可视化方法开发及其应用,主要涉及动态离子输运和催化反应。

入职感言:在读博士期间,我就已经对浙江工业大学独树一帜的产学研学科发展特色有所耳闻。随后在国外深造期间,了解到学校建立了电子显微学大科学装置平台,这个时候起,心里已经开始谋划有朝一日在浙工大,能将自己的基础研究特色与学科产业需求进行深度融合。现在作为浙工大的“新人”,谨记“做有用的科研”,着力将自己的基础研究成果服务产业,为产业提供“知其所以然”的基础科学指导。

伍一鸣 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

个人经历:浙江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数据驱动安全。

入职感言:浙工大是我理想中的入职院校,从报考到入职,我感受到了学校学院对人才的重视。但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只有慎始慎终、砥砺前行,才能不辜负师长的信任与期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携手并肩、不负韶华,贡献青春力量,谱写事业华章。

贺晨旻 浙江碳中和创新研究院

个人经历:北京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能源系统分析、气候变化减缓路径。

入职感言:加入教师队伍,是我从小的理想。感谢浙江工业大学,给了我很好的平台,能够发挥我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准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在与热情洋溢的学生们的互动中,时刻提醒自己对于学术的严谨,以及保持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希望未来能够垒起一方舞台,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积累于国家和社会有用的科研成果,给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与精神。

张俊美 全球浙商发展研究院

个人经历:南开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企业经济、气候经济学。

入职感言:入职已一年有余,一个字概括我对浙工大的印象——“美”。这个“美”字承载众多,一是“同事美”,作为初来浙江的“异乡人”,团队老师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关怀与温暖,像家中长辈、像哥哥姐姐,主动询问我的需求、关照我的学术发展,让我感受到了“小院大温暖”。二是“学生美”,在校园里遇到状况,浙工大学生多次积极热情帮我解围,无数次感叹工大学生的高素质与善良。三是“景色美”,屏峰校区如公园般的存在,每次在校园内散步都感到心旷神怡,被美景治愈,山峦环抱,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往期回顾 

图文来源 / 人事处 各学院 各直属研究机构
编辑 / 全媒体中心新媒体工作室 林姝含
校对 / 陈汶钰
责任编辑 / 徐铖铖 包晗
终审 / 周杰 马骏
投稿邮箱 / officialzjut@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