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

浙江工业大学健行学院将健行生全球胜任力培养作为战略支点,以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国际交流体系为抓手,致力于培育兼具中国底色与全球视野的未来领军人才。学院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顶尖学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精心打造短期访学、学期交换、暑期科研、联合培养等多层次国际交流项目,并创新推行“双导师制”与“个性化成长规划体系”,由中外学术导师联合为健行生定制海外学习方案。学院依托浙江工业大学优秀本科生海外名校访学项目(优本项目),资助优秀本科生以交换、插班形式赴海外名校及合作院校进行一学期的课程学习,让学生从浙工大出发走向世界,去探索自己的无限可能。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1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2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3

徐索奥 2025届健行荣誉生

设计与建筑学院 建筑学专业

校优本项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毕业去向:宾夕法尼亚大学

今年的申请季,我非常幸运地收获了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耐基梅隆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11所大学的录取通知。而促成这一切的重要契机,正是在伯克利的这段求学经历。

我本科主修建筑学,却在一次建筑竞赛中因引入化学储能的思路,而对化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带着这种好奇与探索的冲动,在伯克利访学期间,我特意选修了三个年级跨度的化学课程:化学过程分析、反应动力学与稳态控制,全面体验其教学体系的递进逻辑与方法训练。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4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随着课程年级的提高,课堂人数明显减少,从最初的一百多人,逐步缩减到三十几人。这让我开始思考:原来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不断根据自身兴趣和目标做选择。有的人可能发现自己更热爱其他方向,便转向新的领域;也有一部分人坚持深耕,走得更远。这种自然的筛选和聚焦,让我更坚定了继续探索化学与工程结合的动力。

在高年级的课程中,我逐渐接触到计算机工具在化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编程、建模、数据分析,甚至实验方案优化,计算方法贯穿其中。起初我觉得新奇,但很快就意识到,化学与计算的融合已成为当下研究的常态。在伯克利,我也观察到许多专业正走向交叉融合,学科边界日益模糊。大家都在用跨领域的工具与思维解决复杂问题。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5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逐步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希望将建筑背景与化学、计算方法结合,致力于可持续能源与功能材料的跨学科研究。伯克利带给我的,不仅是一系列课程的训练,更是一次思维方式的刷新:不仅要掌握知识本身,更要具备跳出单一学科的能力与勇气。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6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7

蒋恩晶 2025届健行荣誉生

机械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专业

校优本项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毕业去向:清华大学

刚抵达美国时,一切都显得既新鲜又陌生。我真正体验到了“文化冲击”这个词的重量与张力在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里,令人感到飘渺而无所适从的,是“身份”的消失。对于伯克利的教师而言,交换生的身份背景无人知晓;除了国内顶级名校,其他学校对他们而言毫无概念。在这样的语境下,每个人都以近乎相同的起点面对未知:平等地面对文化冲击,这也促使我跳出原有的舒适圈,重新思考自己是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逐渐地,我领悟到:唯有在海洋中搏击风浪,才能从容应对挑战。这段经历不仅是对自身能力的重塑,更是对内心勇气的深刻觉醒。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8

与此同时,多元包容的环境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让我将视野转向更广阔的社会议题。我开始关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了解各领域动态,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有了一定知识积累后,我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field research的心态应对文化冲击,享受学习过程,感觉每天脑子都在更新信息。回头看这段学习旅程,我更确信伯克利没给我答案,却教会我提问题、独立思考和正视自己。我感谢那段在异国的时光,也感谢重新定义自己的自己。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1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9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10

田舒妍 2022级健行荣誉生

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专业

校优本项目:哥伦比亚大学

2024年,我于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初来此地,我对这所底蕴深厚的学府满怀憧憬。然而,学期开启后,我才在每一堂课里慢慢体会到世界名校的魅力与压力。这里的课堂并非传统的老师讲课、学生记笔记形式,而更像是互动沟通的空间。几乎所有教授在第一节课都会着重强调,期望学生随时提出问题,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深度参与。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11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它的学习量比其他三门课的总和还要多。我得花大量课余时间阅读资料、了解背景,还得花好几天完成作业。作为计算机相关课程,老师格外看重实践,我从头开始学习搭建虚拟机、编写复杂程序来构建代理缓存、服务器和客户端。过程中遭遇了不少无助的时刻,但也通过持续努力和请教,逐渐攻克难关。其间,我常和助教、老师交流,感觉师生关系自然地亲近了不少。

在课外活动上,我积极加入了哥伦比亚大学的花样滑冰社团。哥大校园虽小,却有300多个社团。这里没有班级概念,同学们可加入社团,结识好友、分享生活。访学期间,我结识了来自韩国、希腊、日本、丹麦、墨西哥、挪威等全球各地的同学。虽然大家文化背景不同,但交流让我们彼此更加认可。

这次访学经历让我变得更加独立,面对艰巨的任务时,我的第一反应不再是焦虑,而是冷静接纳并着手处理。同时,我羡慕哥大学生在高压力学习下仍能坚守发展兴趣的平台。希望自己在未来也能更加坚毅、向上,保持积极奋进的姿态。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6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12

丁好 2025届健行荣誉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校优本项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毕业去向:纽约大学

在伯克利交流访学的四个月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里极高质量的计算机课程与浓厚的“答疑授道解惑”氛围。教授们讲课生动,善于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启发思维;助教们在课内外提供充分支持,答疑时间安排合理,几乎每道作业题旁都配有详细讲解与参考资料,仿佛将知识点以最可口的方式“烹饪”完毕,端上了我们的学习餐桌。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13

在这里,学习并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的过程。我们可以自由选择线上或线下参与讲座,独立或协作完成项目,参与课后讨论,或者自主复习。这种“探索式学习”极大激发了我们的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尤其是在小组合作与头脑风暴中,大家脑洞大开、灵感频现,那种想学的冲动往往让人觉得时间总是不够用。

伯克利的课堂也让我感受到了学术活力。同学们上课积极提问,思维敏捷,讨论激烈;教授们则认真倾听、耐心作答,常以“Good question”表达鼓励,营造出积极开放的学术氛围。

在这段经历中,我最大的成长是自律。面对语言障碍、繁重的课程压力与高难度的作业任务,我学会了合理规划时间、调整心态,坚定目标。在坚持中收获,在挑战中成长,这种独立面对问题、走出低谷的能力,将成为我未来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这段海外学习的经历不仅开阔了视野,也让我重新体会到了学习的真正意义——掌握已知,探索未知。期待更多的同学能够珍惜大学时光,勇敢踏出国门,去经历一次属于自己的交换之旅。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1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14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15

田嘉森 2025届健行荣誉生

经济学院 量化金融专业

校优本项目:哥伦比亚大学

毕业去向:伦敦国王学院

访学使我成为一个敢于跨界的人。在哥伦比亚大学,我惊喜地发现,这所全球顶尖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大多都辅修了第二专业。在哥大倡导学科融合的浓郁学术氛围里,我看到电影专业的同学在统计学课堂上滔滔不绝,也碰到过主修物理却参与多个经济学项目的“大神”。这些经历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勇气,回国后,我参与到一个环境领域的研究项目,把自己商科领域的技能与思维运用到节能减排实践中,最终获得国家级奖项。

访学使我变成一个善于交流的人。我在哥大体会到的另一个特点是这里畅所欲言的课堂环境:小到十几人的研讨式课程,大到几百人的讲座式课堂,课堂上的提问声与讨论声总是接连不断。甚至在课程作业的提交系统里,教授还特意设置了一个“争辩”选项,鼓励学生质疑作业的评分,通过交流为自己争取更高的分数。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我参与课题交流的频次越来越高,也变得越发自信和有主见。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16

访学使我变成一个不怕失败的人。在哥大的访学过程中,我也遭遇过严峻的挑战——一门为高年级学生设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起初,全英文的教学和课堂的快节奏让我应接不暇,每当被提问,我只能在全班同学面前默默站着,无话可说。这种挫败感和失落几乎让我打算放弃。好在授课的教授和班助都没有因此而冷落我,他们对我语言方面的不足十分包容,鼓励我直面课堂提问的小失败。我逐渐意识到,原来不会说、说错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怀着求知的心提升自己,就一定能战胜失败。最终,我在这门课程的考试中取得了满分的成绩,也因此明白——只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和一颗勇往直前的心,我们同样可以在世界顶尖的舞台上发光发亮。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6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17

张蕴哲 2024届健行荣誉生

信息工程学院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校优本项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毕业去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作为一名主修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本科生,我一直对数据背后的逻辑与模式充满好奇,却不知如何去探寻这一道路,直到在健行学院了解到校优本项目的海外交流机会,我选择了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交换学习。这段经历不仅为我打开了通往顶尖学术殿堂的大门,更成为我申请并最终入读伯克利统计学硕士项目的关键契机。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18
在伯克利访学的那个学期,我完全沉浸在其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我正式选修了《线性建模:理论与应用》与《实验设计》这两门统计学课程,同时,怀着对知识的渴望,我在学期初旁听《机器学习》和《统计计算》两门课程。这段经历让我得以一窥伯克利统计系的深度与广度。无论是严谨的数理推导,还是前沿的算法应用,这里的课程设置展现了惊人的多样性——从经典的统计理论、严谨的生物统计,到与时代脉搏共振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每一个方向都充满探索的可能。
如今,作为伯克利统计系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这所顶尖学府的魅力与挑战。研究生阶段的课程难度与深度远超本科,每一门课都要求我们进行大量的独立思考与前沿探索,过程虽然充满挑战,却也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学术能力。更令我兴奋的是,我现在正与一位教授进行科研项目,融合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知识。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学术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确信,在伯克利的学习将为我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19

图文来源 / 健行学院 受访者本人

编辑 / 全媒体中心新媒体工作室 王嘉乐

校对 / 全媒体中心新媒体工作室 毛欢如

责任编辑 / 吴赞儿 高伟昊

终审 / 刘琼 黄钧辉 陈曼姣

从健行出发,他们走向世界!插图2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