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云亦云算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从众”现象。

首先,从众不是少数人身上才有的,我们先来看个心理学著名的实验:阿希从众实验

实验者以大学生为被试,每组7人,坐在一排,其中6人是实验者的助手,只有一位是真正的被试,被试并不知道其他6人的身份。实验开始之后,实验者向所有人展示了一条标准直线X,同时向所有人出示用于比较长度的其他三条直线A,B,C,其中有一条和标准直线X长度一样。然后让所有人(其中包括6位助手和1位真的被试)说出与X长度一样的直线。实验者故意把真的被试安排在最后一个,前面6位由实验者的助手伪装的被试们,都会按照事先的要求说出统一的错误答案,最后由真的被试判断哪条直线和X长度一样。

实验结果是被试做出所有回答中,有37%的回答是遵从了其他人意见的错误回答,大概有3/4的人至少出现了一次从众(一共18次类似测试),大约只有1/4的人保持了独立性自始至终没有一次从众发生。

答案这么简单明显的问题,还是有不少人选择了人云亦云的错误答案,这还是在文化氛围崇尚独立自由的西方社会做的实验。

至于从众现象为什么会发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1、信息掌握局限的压力。每个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很少有人能够100%信心地判断自己掌握的信息比别人全面、准确,所以,当很多人针对同一事物斩钉截铁地提出与自己不一致的看法时,自己内心就会开始动摇——是不是自己之前真的搞错了?

2、对看法负责的风险压力。坚持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就意味着你要独自承受结论错误的风险,而你与别人持相同看法,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与你承担相同的“认知错误”风险。以人趋利避害的本性,从众也就不难理解了。

3、不被团体接纳的压力。道不同不相为谋,团体意见与你相左而你并没有把握说服团体时,结局只能是不被团体接纳了。而被别人接纳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种词可不是古人一拍脑袋随便想出来的,就算特立独行的人大多也喜欢结成小团体来一起特立独行,钟期相遇不是还奏高山流水由此无憾吗?这么清新脱俗的人,也同样有被别人接纳的需求,只不过每个人的底线和原则不太一样罢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如何才能避免人云亦云呢?

要避免人云亦云简而言之就是要抗住上述的压力去做出自己的判断,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提升个人阅历和实力。所谓阅历,一是阅二是历,多看书能拓宽你的信息局限,由此减少做判断时信息局限的压力;多历练在增加信息掌握的同时,也能让自己更敢于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今后也将不容易被为自己看法负责的风险压力吓退。

最后,这世上大多数事情的规律其实还是取决于实力,当你真正有实力的时候,就不再是你去迎合团体被团体接纳,而是会有团体主动找到你希望你能领导他们了。

可见,要避免”从众现象“,说起来并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实力基础的”不从众“,往往会成了哗众取宠。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熊希灵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