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公墓的故事很像楼市:管制制造紧缺,而人们却指责“市场炒作”。

墓地高价早已不是新闻,一块墓地售价数万元、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报道屡见于报端,民间也时常以“死不起”的说法来嘲讽这样的现实。但鲜有人注意到,在这高昂的墓价背后,其实是合法墓葬完全无法满足需求的现状。

中国每年被销售、被使用的墓穴数远远低于每年火化的死者数量。到底是何种缘由,造成了这一短缺,短缺的程度有多严重?死者的骨灰不可能不作处理,那么每年又是谁在“解决”这一短缺?是谁在刻意制造这种短缺,短缺给他们又能够带来什么?

紧俏的墓地

虽然号称位于北京市南六环附近,这座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陵园,距离最近的公交站仍有至少700米的步行路程。一路所见并无多少耕地,穿过一个做建材营生的小村,在一个垃圾场前左转,便能见着天慈墓园和它配套的停车场。

相比园外的凌乱景象,园内的环境可谓幽静。进入营业厅,并没有业务员着急上前推销,跟其中一人说明自己希望看墓地后,记者便被领到一片新开发的墓地前。

天慈墓园新开发的墓地有两块,较便宜的一块墓地,每个墓穴价位在52800-58000元,另一块则定价在7万元以上,这两块墓地的剩余墓穴都只有十来个。而这两块新墓地开始销售也就是两三个月前的事。

墓穴紧俏的情况不止出现在这个位于北京近郊的天慈墓园,在一贯被视为公墓位置较偏远、价格也较低廉的昌平区,记者在位于明十三陵景陵后山的景仰园骨灰林,见到了与天慈墓园相似的情况。新开发的园区几百个墓穴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便已售出其中绝大多数,而它们的售价同样也都在5万元以上。

与火爆的销售看上去矛盾的是,景仰园闲置着不少空地。就在这片墓穴对面的山坡上,一块新的墓地正在建设中,但其容量也不过几百个墓穴。墓穴像房地产一样销售期房,尽管该墓的修建并未完工,但不少墓穴已被提前预订。

景仰园面积很大,业务员需要开着游览车搭载顾客看墓。在返回营业厅的路边,可以看到一片与众不同的墓地,这里没有立墓碑,而是种着一排排树,唯有每棵树下横放着一个不到16开杂志大小的小石碑在提醒人,这里亦有骨灰安葬。

这就是所谓节地葬的新形式之一——树葬。照景仰园这般打理,这种新墓葬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接受。业务员告诉记者,这都是几年前搞的了,当时的售价是8000元一个位置,早已葬满,之后景仰园没有再搞。

“那今后还会因国家鼓励而再修树葬区吗?”记者问业务员。

“今后?现在国家只鼓励撒到海里去!”

虽然很难把这位业务员对“国家丧葬政策”的评价视为准确,但“撒到海里去”的说法却不止见于他一人之口。昌平的墓地销售中介也认为国家现在热衷于鼓励甚至逼迫老百姓选择把骨灰撒进海里。她介绍道,政府会安排车船载送亲属前往海撒地点,费用由政府承担,政府还会补贴参与海撒的每家人800元现金。

民政部发布的《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2-2013)》中提到,北京市2010年遗体处理数是85075具,安葬数为26642人,大约只有31.3%的死亡人口安葬在合法的墓地。而北京已然是全国入墓率第二高的省级行政区,仅次于上海。在紧邻北京的直辖市天津,合法安葬数占火化遗体数的比例仅为13.5%。《报告》中还提到,2010年天津市剩余墓穴数,为令人震惊的零。

不过,这一组统计数据并不能反映各地墓葬供求的现实。在天津市郊的东华林公墓,记者并没有见到与北京相仿的墓穴紧俏和销售火爆。东华林公墓的销售经理也质疑“天津市剩余墓穴为零”这个数字,但这位经理也同时表示,天津市14座合法的经营性公墓,不可能容得下全市每年数万火化的死者。

半存半亡的公墓双轨制

根据民政部在1992年发布的《公墓管理暂行办法》,中国的公墓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两种。公益性公墓是为当地农村村民提供遗体或骨灰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可以说是在农村推广火葬的产物;经营性公墓是为城镇居民提供骨灰或遗体安葬实行有偿服务的公共墓地,属于第三产业。

这一规定造成了我国墓葬制度里奇特的城乡双轨制。近年来,虽然部分地区也开始建设面向城市居民的公益性墓地,如北京在2009年4月投入使用的长青园墓地骨灰墙,便为2009年1月1日以后死亡的北京市户籍居民提供价格低廉的格位,但这两种公墓划分仍是全国的主流。

建立两种公墓的政策门槛截然不同。建立经营性公墓,需由建墓单位向县级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若其中涉及合资或利用外资,还要报民政部批准,除此之外,建墓单位还要持批准文件,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方可正式营业。而建立公益性公墓的程序极其简单,由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报县级民政部门批准即可。

除此之外,两种公墓也存在经营成本上的差异。经营着天津东华林公墓的民营企业东华林公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德忠便向记者诉苦:“现在的公墓政策可以说是‘三轨制’。公益性公墓,它都是村委会申请建设的,几乎没有土地成本,政府也不太管;国有的经营性公墓,我不能说政府有偏袒它们,但它们毕竟和民政部门可以说是出自同门,它们的土地也是划拨地,土地成本低;我们民营的经营性公墓,首先土地要么是招拍挂来的,要么是以租代征的,这个成本就很大了,还最容易被有关部门查。”

李德忠之所以感到不公平,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所谓公益性公墓实际上大都在从事对外销售,与他们的经营性公墓竞争。

在明十三陵德陵东侧不远处,便是德陵公墓与盘龙台公墓。两座陵园紧密相邻,三面环山,满山皆是翠绿的松柏,颇似风水学说里的墓葬宝地。

盘龙台公墓的业务员向记者介绍道,陵园是紧贴蟒山十三陵水库的,从“风水”上看是上风上水,因此,陵园内的价格也与墓地所处地形紧密相关。他们倾向于将高价墓穴设置在陵园内的正面高处,从地形稍好的7万余元,到地势更优越的十多万元、几十万元的高价墓穴,在这座陵园都绝不少见。

除去少数位于盘龙台公墓侧面山上的墓穴价格为2.5万元外,4万多元到5万元的墓穴构成了这两座陵园的主体,被它们的业务员称为“实惠型”。照此算来,它们较景仰园的墓穴大约便宜了三五千元。

在德陵公墓的网站首页,可以看到它自称“昌平区民政局批准建立的合法公墓”。由于举行了“花圈换纸币”公益活动,公墓还受到了北京电视台的采访,公墓网站也将这段报道视频挂到了网页。但它并没有告知网站浏览者其墓地属性——公益性公墓。

由于公益性公墓一般都对自己的身份问题避而不谈,直接上门的购墓者很难得知这个问题。记者之所以知晓实情,也是依靠带记者看墓的中介告知;像前文提到的天慈墓园,记者于看墓时便全不晓得其属性,看墓后在网上查询才知道它也是一座公益性公墓。

中介还透露,从1997年发布《殡葬管理条例》至今,昌平的公益性公墓一直都是这样对外经营,至少90%的墓穴都被从北京市区来的客户购买。“民政部门不可能不知道这个情况,但既然它默许了这么久,真要查处,也只会针对陵园,如勒令它们停止对外销售。它不会针对消费者,毕竟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扒人坟墓是丧尽天良的坏事,它不能把自己行政不作为的结果让普通老百姓承担。”所以,只要陵园敢卖,消费者即使违规也会大胆购买。

民政部培训中心的殡葬事务专家、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社会学教授杨根来告诉记者,公益性墓地违法进行的对外销售很可能已经消化了大多数的火化遗体。“我国现在每年死亡人口约900万,火化的占其中一半即450万,这么多骨灰,葬到合法公墓里的大约只占全部死者的百分之十几,最多到20%。剩下的300多万,大都是火化后又土葬了。”火化后又土葬,就是指死者葬到了他不应下葬的墓地里。

不过,李德忠总经理对此另有一番感受,他估算认为天津市每年死亡7万人,这7万人中,实际当年入土安葬的连三分之一都不足,“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存在殡仪馆的骨灰盒里,这个量很大,买地的人还是少数的”。每年下葬者中有一部分人,是“以前存盒的导进来”,另外的一部分就是撤乡并镇导致的墓葬迁移,所以每年入葬的数量肯定比7万人的三分之一多一些。

李经理还同记者提起天津市对经营性公墓数量的控制:“就天津市来说,原来天津市有个东西六区,东西南北四个郊区,五个县,现在政府的规划就是一个县或一个区允许搞一个经营性的公墓,过去是这样定的,现在政府也不再扩大。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限制,严格控制。”

与这种限制相反,公益性公墓的开设要蓬勃不少。据杨教授介绍,全国公益性公墓的数量,大大小小的算在一起大概有20多万个,而全国2011年经营性公墓的总数只有1406个。经营性公墓的分布也相当不均,供求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如山西省,只有8个经营性公墓,江西省只有15个经营性公墓,人口大省河北省也只有18个经营性公墓,这都决定了这些地方的合法入墓率不可能有多高,这些地方的绝大多数火化遗体自然只能被公益性公墓违法吸收。这种地区差距,应该就是天津公墓经营者李德忠与全国殡葬问题研究者杨根来对大多数骨灰去向有不同看法的原因。

谁在“炒作”墓地

北京的中介告诉记者,墓地价格是逐年上涨的,不同价位的墓穴每年的上涨程度也不同,最低价一般一年增长一两千。天津市东华林的销售经理也说,他们每年的墓价大约会上调15%,比政府制定的上涨上限20%低一些,但上涨确实是个趋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