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我儿子今年16岁,现在读高一。我有困惑请您帮忙,谢谢。

我儿子一直都是个乖孩子,从小我们也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以及独立能力,所以经常对孩子说:“你要自己管理好自己,那么父母就不用管你了,你就获得自由了。”小时候性格偏静,自小阅读广泛,也很自觉学习,基本不用我们操心,小学成绩很好。小升初的时候是考上重点中学,初一初二时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初二后因为喜欢篮球,兴趣爱好就改变了,加之给他买了部手机,因此课外阅读基本也没有了。打球的孩子都比较攀比名牌,因此到初三的时候,他还是很松散,不进入状态,成绩也从班上的数一数二下跌到七八九名。因此我就紧张了,也开始干预他的学习以及作息时间,母子就时有冲突。中考时不太如意,只上了次一流的高中,一直以来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也比较高,所以这次中考对我的打击比较大,不过我没表现出来,还是鼓励他“金子到那里都会发光。”

我现在的困惑是:中考后发现他在初三时候谈恋爱了并且一直都保持着,暑假甚至在我们上班时间家里没人就带回家,我特别害怕现在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做出越轨的事情。因为谈恋爱每天打电话聊天时间很多,又开了微博,经常熬夜,每天都是手机不离手。谈恋爱的问题我们都跟他沟通了,他表示不影响成绩就好了,要我们不干预。现在每周六周日他俩都一起在外面找老师补课。我儿子是属于那种非常有个性的,我们根本就左右不了他,这次高一的期中考成绩班上前十。

因为高一课程比较多,他就住校,每周间回家两次。每次回来除了做作业就打电话玩手机,熬夜,早上起不来,上课就打的去。和爸爸妈妈沟通也很少,有时候我主动跟他聊一些学校的或者学习上的问题,他都表现的不耐烦,我最担心的是一家人没沟通怎么行啊。

分析及建议:

我把这妈妈的话反复读了好多遍,心里提了很多问题:孩子“独立”的内涵到底是什么?重视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通过这些阅读试着如何去建设孩子的内心世界?妈妈到底想塑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要怎么对孩子引导和表达才是妈妈的真心?孩子的成长,我们给孩子提供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滋养孰轻孰重?有没有注意到两者的平衡发展?重视分数重视身体的时候,我们忽视了关键的什么?

看的第一遍,我的念头就是这个妈妈种瓜得瓜,孩子不过是照着父母的意愿在发展而已。为什么这样说呢,看看,妈妈在孩子小时候对他反复说的是:“你要自己管理好自己,那么父母就不用管你了,你就获得自由了。”看到没有,妈妈所谓的“独立”教育,就是能独立管理好自己,不用父母管,能自由自在。再看看后面孩子的所作所为,不都是在自己管理自己,不愿意让父母操心么?当然,这里的不操心不包括财务独立,他还在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提供的物质财富,和同学攀比名牌,睡不够就晚起床打车去上学,活得比白领还潇洒。

总体而言,这个孩子现在的所为,就是在验证妈妈曾经的话语:自己管自己,自由,只要成绩好,就无须父母干涉。从他的逻辑来说,他已经做到了妈妈的期望值,尽了本分,他没有什么错,再要求他就是苛求。

可是,为什么真的“独立”了的时候,妈妈却开始担心焦虑了呢?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对“独立”的定义。什么样的“独立”才是真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