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74

文_慢三

不可否认,在《探灵档案》这部网络惊悚剧中,被不雅照困扰多年乃至影响演艺生涯的陈冠希正式复出的意义要大于其他任何因素。虽然这几年陈冠希一直在努力参演一些电影(绝大多数都是配角),但要么戏份被删,要么毫无出彩之处,使得这名曾经被看作香港新生代中的佼佼者彻底沦为边缘人物,被钉在了中华娱乐史的耻辱柱上。

事实上情况远没有那么糟糕,这些年,陈冠希依然保持着不算太高的出镜率,依然有广告商找他代言,他的微博粉丝数甚至达到了两千万以上,此次通过以网络剧的方式复出,一方面说明“那些都不是事儿”;另一方面也有点借势起势的意思。这个“势”指的是网络剧目前的良好势头。这几年网络自制剧的发展迅猛得令人咋舌,国内各大视频门户网站或多或少都生产了标有自己商标的产品,而像《纸牌屋》这类全球热播剧也正是在网络上被传播并且热议的。带宽的急速扩张,使得人类在电脑上观看影视作品的技术问题得以解决,而产品供应商似乎也找到了良性的盈利方式—内容与商品价值置换、广告有效的植入、明星大牌的加入、手机终端的普及、新型推广方式的应用,等等,在我看来,除了依旧要接受有关部门的内容审查之外(相比电视台还是要宽松很多,否则像《探灵档案》这样涉及“鬼和灵异”题材的作品是根本不可能获得上映许可的),网络自制剧正迎来春天。

话虽如此,国产网络剧一贯的粗糙在《探灵档案》中显露无遗。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说请来了知名演员和导演,动用了最好的拍摄设备,使用了等同电影的拍摄技巧,如此就能算不粗糙了。我认为国产网络剧的粗糙之处在于意识和观念,可以说,从立意到成片,《探灵档案》的创作者都只将它看作是一部“网络作品”,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影视作品。打个比方,这就跟许多网络小说的作者一样,他们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创作定义为“网络作品”,而不是文学作品,在这个观念之下,他们会有意地把对自我的要求和标准降低,将“欣赏水准较低的网民”当作潜在收视对象,进而在创作时会“将就”,会缺乏对精致的追求,会不由自主地朝如今网络微电影的水准看齐,觉得只要比他们好一点,就完全够用了。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揣测完全是基于这部剧的实际水准:从海报设计到成品包装,就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透着一股土鳖气味。不仅如此,编剧水准也停留在十年前深夜电台主播讲鬼故事的阶段。本剧的十个故事均从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找素材,比如郊外的村屋、幽闭的电梯、深夜的电台、陌生的快递、诡异的酒店、独立的美容院……这些我们生活中重要的场景稍一加工,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从而形成心理暗示。在陈侦探破案的过程中,也有一个基本的逻辑套路,遇到异常现象,陈侦探总是先用科学的手法破案,说一句“鬼在人的心里”之类的金句,然后在他满以为已经解决问题的时候,来一个“这世上真的有鬼”的结尾,给观众留下回味之地(最好的恐怖片是看完之后越想越怕)。这样的做法自然没问题,但剧中每个故事过于简单,毫无新意,最重要的是,一点也不吓人—我敢打赌,你要是跟人说一个“因为少女流产在马桶里,结果屋里每天夜里都能听到小孩的哭声”的鬼故事,没准在座的所有人都会笑出声来。

或许是投资商把钱都给了导演和演员,在这部剧中,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彭发和陈冠希的努力。彭发是业界有名的香港惊悚片导演,非常善于做气氛,故事也讲得比较完整,在这样一个二十分钟的篇幅里,没有废话,没有废镜头,已经算是成功。至于陈冠希,虽然如今身上已经没有了早年在拍 《无间道2》时的锐气和潇洒,但依然能看得出他的认真和努力,鉴于陈冠希本人的长相气质,我始终坚信他是一个非常具有可塑性的演员,也许这次的演出对他来说是演艺生涯另一个良好的开端,毕竟世人总是善于遗忘。

分享到